非遗与宣讲融合 社科知识“活”起来——2025年漯河市社会科学普及周启动仪式暨宣讲展演活动侧记

9月20日上午,西城区万达广场一楼人头攒动,“非遗传承 漯在其中——2025年漯河市社会科学普及周启动仪式暨宣讲展演活动”在此举行。活动融合文艺演出、理论宣讲、社科普及、文创集市以及消费场景,旨在通过“展、演、讲、创、购”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让社科知识可触可感、文化体验沉浸生动,以社科智慧激活传统文化,以社科知识赋能文旅“破圈”。
法治、抗战记忆、乡村振兴、食品名城……这些重大主题在宣讲员口中化作一个个内容生动、贴近生活的故事。
郾城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赵琰以《让民法典融入生活》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如何保护普通人的日常权益。随后登场的相声演员用漯河方言不断抖包袱,让观众在笑声里品味地域文化。漯河医专的栗昕雨老师以《一枚冰箱贴上的文化觉醒》为题,从小小的文创产品延伸出许慎文化、贾湖骨笛、南街村与现代化食品名城的历史脉络。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郭亦佳老师以《一根辣椒的漯河密码》为题,讲述了胡辣汤和辣条产业背后的传奇故事。
杨合兴是郾城区裴城镇退休干部。他在讲述南泥湾精神时,台下许多观众情不自禁鼓掌喝彩。
“社科普及不能只在报告会上,要走进商场、社区和走上街头,让老百姓可看、可体验。”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启动仪式结束后,文创集市和非遗展区内的泥塑、剪纸、烙画、特色食品等展位前立刻围满了体验和购买的市民。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展出的文创作品以“文化点亮城市 设计赋能产业”为主题,创作团队聚焦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商埠文化、食品文化四大特色文化资源,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将漯河厚重的历史底蕴与前沿的设计理念紧密融合,让优秀的地域文化在文创作品中焕发出新生。从融入贾湖骨笛元素的装饰摆件到展现许慎《说文解字》智慧的文具套装,再到体现商埠繁华景象的冰箱贴及具有食品产业特色的创意包装,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漯河的文化记忆,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和购买。
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2025年全省社会科学普及周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市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共同主办,主题为“加快建设文旅强市 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同步实施的方式开展,后续还将推出讲座、展览、研学、社科基地开放日等活动近百场。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张伟伟
统筹 李 鑫
审核 李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