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评 | 让科普之光照亮未来

■郭勇睿
今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24年12月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
连日来,我市通过组织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讲座进机关、科普知识进社区、科普专题直播等方式,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全民参与,科技发展就会“卡顿”,难以转化为发展动能;如果没有公众对科学精神的认同,创新生态的土壤终将贫瘠。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科研投入和高端人才,还取决于全民的科学素养。因此,科学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前沿科技与大众认知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因此,国家以法定的方式打造的这场持续一个月、覆盖全地域的科普盛宴,就是要以更大力度加快补齐科普工作的短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紧抓全国科普月这一契机,聚焦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等内容,突出针对性、贴近性、实用性,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破科学知识传播的壁垒,让更多科普活动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让科技从书本走向生活、从术语变成故事,让看似高冷的科技知识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推动科学精神大众化,让创新成果惠及全民。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普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比翼双飞,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才能使科学暖光成为改变生活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