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助力秋收

今年我市秋粮面积195.15万亩,其中玉米143.59万亩,大豆45.33万亩,红薯5.61万亩,杂粮0.62万亩。目前,全市秋作物陆续成熟,即将开始大面积收获,持续降雨对秋作物收获产生不利影响。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全力备战“三秋”生产,将不良天气影响降到最低。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三秋”工作专班,统筹各方力量,加强信息互通,组织抓好机收作业、技术指导、气象服务、交通保障、市场监管等“三秋”生产工作。
9月25日,郾城区商桥镇大张湾村秋田里,农民在抢收玉米。范子恒 摄
强化部门合力。截至目前,农机部门已备玉米收获机2981台、拖拉机7.05万台、排灌设备6.92万台、粮食烘干机316台、协议引机960台,其中各类应急抢收(履带式)机具570台(套);粮食部门已备足标准仓储80万吨,清理设备器材1000余台。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全力打赢“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攻坚战,确保秋粮安全归仓、平稳收购。
9月25日,舞阳县吴城镇西王村趁着天气放晴抢收玉米。截至目前,全县已收获玉米5.55万亩。杨 光 摄
科学应急抢收。强化部门沟通会商,准确分析研判天气条件和灾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准备。加强对38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和10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的统筹调度,做好应急收获、应急烘干等应急处置工作。及时组织开放文化广场、学校、运动场等场所,为晾晒秋粮提供便利。
加强技术服务。推广运用“线下观摩+网络直播”培训方式,广泛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提高技术知晓率、覆盖率。组织6个市级小麦专家指导组分包县区,会同各地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发动规模经营主体率先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示范带动增产措施推广应用。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农资打假政策,普及识假辨假知识。突出用种安全,加大农资市场排查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我市“三秋”生产安全。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 震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李 鑫
审核 李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