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三院:口腔长 “石头”,医生精准揪出

近日,一位 68 岁女性患者因左侧舌下区持续肿大 4 天且未进行任何处理,来到市三院(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口腔科医生查体结果显示:患者左侧口底黏膜及颌下腺导管口存在明显红肿,在左侧口底黏膜处可触及质地较硬的长条状异物,同时颌下腺导管口有脓液溢出,且脓液中掺杂细沙状结石,初步判断病情与颌下腺相关。
为确保诊断精准,口腔科团队结合患者病史、现场体征及后续辅助检查结果,组织专业会诊展开深入讨论,最终明确诊断为 “左侧下颌下腺结石症”。考虑到结石已引发局部感染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医生判定需通过手术移除结石以彻底解除患者顽疾。在完成充分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后,手术团队为患者顺利实施 “左侧下颌下腺导管取石术”。目前,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相关不适症状已明显缓解,正逐步康复。
什么是唾液腺导管结石呢?
唾液腺导管结石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病症。其中,颌下腺是这种结石最容易发病的部位。这与颌下腺的特殊结构有关,它的位置独特且导管又长又曲折,就像一条蜿蜒的小路,这就使得唾液在流动过程中容易形成结石。
当患者患上唾液腺导管结石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常见为进食后,口底或者颌下区会反复出现肿痛感,同时还可能伴有刺痛。这是因为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加,而结石阻碍了唾液的正常排出,导致局部压力升高,从而引起疼痛和肿胀。若不及时治疗,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引发颌面部的感染,这无疑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结石形成原因:
1. 唾液成分改变:钙、磷等无机盐浓度增高。
2. 唾液淤滞:导管解剖结构异常或分泌减少导致。
3. 局部炎症:导管内壁炎症促进结石形成。
4. 全身因素:脱水、某些药物影响等。
防石攻略:
1、多喝水:每日喝2000ml水,稀释唾液浓度,尤其晨起喝一杯水效果更好。
2、少碰“结石套餐”:奶茶、坚果等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少吃,巧克力、菠菜等也要限量。
3、酸性食物助攻:柠檬片、话梅等可刺激唾液流动,是天然的“管道清洁剂”。
4、按摩:同侧大拇指置于颌下肿胀区域,以手指力量向上方用力揉压腺体,持续2~3分钟。
5、冲洗:使用冲牙器冲洗下颌下腺导管开口,防止细菌“搭窝筑巢”。
如果已经出现进食时颌下肿胀、疼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结石进一步增大或继发感染。(袁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