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漯评丨着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10-15 来源:

image.png

■郭勇睿

今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尽管全球防灾减灾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气候变化加剧了灾害的复杂性与连锁性。无论台风、山洪、地震等突发性灾害还是旱灾、涝灾等持续性灾害,都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反映出抵御极端灾害韧性能力和防灾减灾应急能力仍亟待提高。

我们必须加强灾害韧性建设,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针对风险防控、抗灾设防、应急处置、救灾救助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投入力度,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切实在农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及学校、医院、养老院、旅游景区等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建设中,完善韧性设计标准和抗灾设防要求,留足安全空间。同时,还要深刻汲取近年来城市内涝、堤防溃决、桥梁垮塌等灾害教训,持续加大隐患排查整治、防灾工程、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力度,着力补齐关键防灾设施短板,并引导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方面加大涉灾安全投入,营造全社会投资韧性建设的良好氛围。

防灾减灾的韧性建设,既需要加大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同样重视以公众教育为主的软性能力建设,只有凝聚政府、企业、社区、个人的合力,才能织密防灾减灾的安全网。我们要结合实际,紧扣主题,深入开展灾害韧性理念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防灾减灾展览展示、科普讲座、模拟体验、疏散演练等活动,强化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全社会对灾害韧性建设的认知水平,并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制度,强化灾害风险信息应用,完善落实灾害韧性建设标准要求,有效降低存量风险。同时,针对市场主体和融资机构,组织开展灾害风险管理培训,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实践灾害韧性建设理念,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公众参与灾害韧性建设,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防灾减灾的终极目标在于“人人有责”。防灾减灾不是专家或政府的“专利”,而是每个普通人的必修课,每个人必须成为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当防灾意识融入血脉,当应急能力成为本能,我们才能以“小细节”汇聚“大能量”,真正实现“与风险共存,与灾害共舞”的韧性社会,在灾害来临时守住生命底线。

image.png

校对 曹   华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   胜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