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汇区:小网格织就民生幸福网
国庆假期前,源汇区顺河街街道建西社区的邢女士与陈女士在和解书上签了字,两人冰释前嫌。
“我在巡查时,了解到两家因围墙位置闹了矛盾,遂上报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民警和物业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双方矛盾得以化解。”9月30日,建西社区第五网格网格员石晓东说。
源汇区是老城区和商贸核心区,人流、物流交织,基层治理堵点、难点多。如何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把群众的诉求及时收集起来,是基层治理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源汇区从织密网格体系入手,在城乡以住宅小区、楼院、村民小组等为单元设置居民网格535个,在产业园区、商圈市场、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设置专属网格234个,并建立健全网格党组织。
在此基础上,源汇区全面推行“一长+多专+N兼”的服务模式,配备社区工作者322名,吸纳2700余名在职党员、“五老”人员等进网入格,担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为提升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吸纳43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变身“移动探头”,对发现的诸如井盖缺失、墙体脱落等问题,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手拍“一键上报”,实现服务与治理双向奔赴。
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源汇区通过建立事件分派机制,落实三级过滤处置,即简单问题由社区现场处理、复杂问题由街道调度下沉力量或向责任单位派单处理、疑难问题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指挥中心协调处理,推动问题一站式联合处置。
“以前社区工作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现在有了指挥中心协调和专业部门硬核支持,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升。”建西社区党委书记王思宁表示。
作为实现网格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该区推行“民呼我应”工作机制,构建集问题接发、处理、督导、反馈于一体的“民呼我应”闭环运行机制,累计解决基层难题1.2万余个。
高效能治理离不开数智赋能。源汇区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合并原有的“12345”“96771”等便民服务热线,成立区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打造基层治理大数据信息库,开发“源小智”微信小程序,设置小区曝光台,实现“一屏一端”全掌握,还整合城管、环卫等8个部门力量集中入驻办公,优化工单运转流程,实现问题快诉快办。
“我们将持续聚焦‘两高四着力’,致力在推动高效能治理上探索新模式,积极总结出更多‘源汇经验’,推动基层治理向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加速转变,实现基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源汇区委书记王奇山说。
通讯员 王会锋 董 燕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