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食品名城动能澎湃

金秋沙澧,处处尽显首座中国食品名城的蓬勃活力。
在河南食品科创园,中原食品实验室聚焦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全力科研攻关。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已入驻联合实验室12个、协同创新中心18个、孵化中心企业13家,“科学家酒·乐荷酒”、快乐酸奶、耐热型抗性淀粉等11个科研成果转化上市。
在河南益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原食品实验室、江南大学等院校联合打造的塔格糖体验中心,各类点心、咖啡、果茶等新产品整齐摆放。消费者在这里可以体验塔格糖在美食中的应用,感受健康与美味的完美交融。
在卫龙集团,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有了院士团队的助力,“辣条健康营养化研究”一个个难关被攻克,研发出一个个新产品,企业营收持续攀升。
加快建设全国食品创新高地和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助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年7月,省委咨询组研究员以《关于漯河市以建设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为题,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着眼全局谋划人才工作;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路径,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以世界眼光、中国经典、河南名品的更高追求,精准集聚高端人才等方面专题介绍了我市的经验做法。
记者走进中原食品实验室新实验大楼,科技创新脉动迎面扑来——乐荷酒重构传统酿造工艺,新肠肽开拓食药同源蓝海,“一分拌”土豆粉以“一分钟即食”破局速食赛道……一个个创新成果展现了漯河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新实验大楼理化特性分析室内仪器设备高效运行,食品AI大模型中心代码跃动,23支科研团队在此向“舌尖上的革命”发起攻坚。
2022年9月22日,依托强大的食品工业,由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牵头,漯河市主导建设的中原食品实验室正式运营。2024年10月,中原食品实验室新实验大楼建成投用,实验室相关科研团队进驻开展科研工作,30多家高校、企业挂牌入驻。目前,由14名院士领衔的“国家队”已累计突破32项关键核心技术,孵化的257项课题正加速走出实验室。
中誉宠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行政经理赵阳曾为客户反映的“宠物粮易附着牙齿引发口腔疾病”问题而犯愁。他向中原食品实验室“下单”这一需求。在中原食品实验室主任助理、宠物营养与健康创新中心主任熊炜博士的带领下,科研团队很快研发出一款洁齿护龈的宠物零食,并迅速成为市场“新宠”。借力中原食品实验室,去年年底,该公司宠物食品出口值位居全省同行业第一,产品远销韩国、印度尼西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今年宠物湿粮产品又首次出口保加利亚、比利时等国家。
在漯河,借助中原食品实验室的创新力量闯进“大市场”的企业还有很多。
作为中原食品实验室首批战略合作伙伴,漯河豫鼎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原料数据库建立和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原食品实验室副主任、首席科学家,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副校长陈树兴教授带领其团队,深入公司调研指导,为公司解决了湿粉条物理结构稳定性提升、水分稳态保持、产品保质期延长等技术难题。“市场上速食粉类食品存在冲泡时间长、口感难把控的问题。我们联合中原食品实验室,通过革新粉体结构,将土豆粉、螺蛳粉的冲泡时间压缩至1分钟。这款产品的问世,重塑了行业格局。”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曹现立对记者说,两年多来,公司通过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和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深度合作,开发的新产品陆续进入全省各大超市,并远销江浙等南方沿海地区;探索研发的食药同源型功能性土豆粉,让一碗粉承载起健康使命。目前,“豫鼎源”系列产品已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及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韩国、加拿大等国家。
对一座城市而言,要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靠的是政策保障和“生活友好程度”。
2023年10月,围绕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薪酬模式、就医保障、编制服务、资金支持6方面,我市出台了《漯河市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六可选”服务保障若干措施》,用一项项真招实策,为来漯干事创业的人才解决生活后顾之忧。
2024年5月,我市又发布了《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 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进一步加快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若干举措》,包含8个部分35条具体举措,助力各路英才在沙澧大地尽展所长、建功立业。同时,对中原食品实验室大开“绿灯”:每年保障中原食品实验室1亿元以上的人才招引、科学研究专项经费;下放实验室职称自主评审权,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推出“创新贷”“人才贷”“人才投”等金融产品……
“新出台的‘人才新政35条’对我们这些想创新创业的研究人员非常友好,‘创新贷’‘人才贷’圆了我的创业梦。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和团队联合金控集团成立了河南中晨食药同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研发出解酒护肝产品并推向市场,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中原食品实验室食药同源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博士孙晨翔对记者说。
招揽外来人才重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发掘力度、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育也同样重要。
作为全国食品领域唯一的职业大学,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把实验室科研场景和企业生产场景融入课程,实现毕业生技能与食品科技前沿、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衔接。学校拥有校内实习工厂4家、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7个、中试生产线21条、小试生产线31条、理化一体化教学场所182个。

10月9日,在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老师带领学生实习。张佩 摄
在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乳制品中试生产线,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的老师正带着食品专业大二的学生进行“理论+实操”学习。“学生一进入校园就参与中试研发,毕业即能就业。”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创办人、党委副书记詹跃勇表示,该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6%,成为贯通实验室与车间的“超级技工”。
从实验室到工厂,从院士团队的尖端突破到职教学子的匠心锻造,我市正以创新链耦合产业链,用人才链托举价值链。当政策保障、金融“活水”、教育基底在沙澧大地交织成网,一座“顶天立地”的食品创新人才高地正加速隆起——顶天者,院士专家团队继续攀登高峰;立地者,“政产研学用”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我市以“两个高地”建设为引擎,全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不仅助推我市食品产业在规模、质量、效益上实现质的突破,还持续打造了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1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以食品产业为主导,不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增速达到8.8%;食品出口总额达3.7亿元,同比增长27.8%。
“我们学校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共同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是全省首批8家中试基地之一,现已建成21条食品加工中试生产线,拥有116台(套)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可以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中试设备、中试场地、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支持。”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教务处和科技处处长崔胜文说,他们从“研”到“产”为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工艺改进、样品试制、产品示范等一整套中试技术服务,先后帮助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出蛋糕、虾条等新产品,助力河南三剑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黑酸奶、儿童奶等产品,还联合河南恒瑞淀粉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孚望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变性淀粉应用、抗性淀粉功能性实验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
他们还与豫鼎源联合开发出无明矾土豆粉制品等多个具有高附加值的系列新产品,并参与了中大恒源栀子油、新孚望新材料高直链玉米抗性淀粉、双汇集团熟肉制品(中温流通)以及中标检测公司《农产品快检抽样管理规范》《农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范》等16项团体标准的制定。截至目前,先后为78家企业提供中试服务,经过中试进入市场并初步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达157个。
“十香参膳能够顺利上市,得益于中原食品实验室的帮助。”河南卫味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他们搭乘中原食品实验室的“科技快车”,与河南省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攻关,将传统的十香菜、香椿叶、荆芥等天然新鲜食材通过配伍食药同源的藿香、党参、当归、生姜、葛根等材料,采用物理加工、梯度混合、高温蒸煮(灭菌)等工艺,有效破解了天然食材长时间“保鲜”的难题,开创了调味品功能化升级新模式,让千年药膳文化以更便捷的方式进厨房、上餐桌。
如今,这个与河南省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制的科技成果——半固态复合调味料十香参膳上市不久就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不断开启美食世界的新大门,为我们的味蕾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该公司负责人说。
这正是“两个高地”加速助推全市新兴产业集群崛起的生动缩影。如今,在中原食品实验室“龙头”引领下,“最强大脑”赋能食品产业,让科研成果快速从“书架”走上“货架”,食品产业从“大而全”转型升级为“强而优”,在传承与创新中将中国食品名城的金字招牌擦得更加亮眼。
目前,我市现代食品集群入选全省十大制造业集群,其中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市食品产业总规模超2500亿元,占全省的1/4、全国的1/40,成为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区),临颍县是全国休闲食品产业基地、全国休闲食品之都,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肉制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食品名城漯河正以崭新的姿态,统筹做好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加快实现从食品名城向“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的美食名城华丽转身。
策划 王红磊 谢晓龙
文字 郭勇睿 徐斐斐
校对 冼 薇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