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一趟没有跑 三天证办好
“仅用三天时间证就办好了,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10月22日,在郾城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小微企业孵化园内的河南三支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支梅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温双喜激动地对记者说,原本需要十几个工作日才能办成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在他们提交申请后仅用三天时间就办好了,生动诠释了漯河的办事速度。
三支梅公司是郾城区新引进的重点食品企业。前段时间,企业在申请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时陷入多重困境:企业对食品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理解不透彻,申报材料反复修改仍未达标,生产车间现场布局与流程设计也存在诸多问题。更关键的是,企业急于投产抢占市场先机,时间节点十分紧迫。这让企业负责人一筹莫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郾城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联动助企机制,抽调业务骨干进驻企业,变“企业跑窗口”为“服务送上门”。
10月10日,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科科长查中生带领核查组走进企业车间,现场“把脉”。“企业申报的茶叶、炒货、蔬菜制品等八个类别,涉及多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我们必须依法依规快速开展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查中生说。
核查员们逐页审核材料,细致解读审查标准,还结合企业实际向企业提出了优化车间布局与生产流程的意见和建议,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于10月12日晚9点完成审核。10月14日,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便将食品生产许可证送到企业。
“一次腿都没跑就拿到了证,有了‘身份证’,我们就能稳健地推进投产计划。”温双喜对记者说,“高效服务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这几天就要试生产了。一切正常后,我们一定开足马力,为漯河食品香飘四海添彩。”
这种“审核+送证”一站式服务,是我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证照分离”,审批时限压缩超70%。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打通政务服务堵点;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政策红利;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创新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造“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五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突破15万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艳东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