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政务

召陵区政协何永生委员工作室:传承红色文化 助推乡村发展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11-13 来源:



image.png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工作室的展品正是爱国主义最生动的教材。我们必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文化传承好。”11月10日,召陵区政协何永生委员工作室负责人何永生告诉记者。

召陵区政协何永生委员工作室位于召陵区老窝镇。这里既是红色记忆的珍藏地,也是传统文化的传习所,更是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实践平台。“我自幼痴迷红色文化,从2009年便开始四处搜集红色藏品。”何永生介绍,为了让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他将自家庭院改建为红色文化馆,把上万件红色藏品无偿向公众展示。如今,这里先后获评召陵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召陵区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召陵区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老窝镇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成为基层文化育人与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阵地。

2023年,会聚6名政协委员的何永生委员工作室成立,将委员履职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工作室以红色藏品为纽带,常态化开展特色教育履职活动:委员们化身讲解员,深挖藏品背后的爱国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组织观看阅兵直播活动,让观看者感受国家日益强大的变化。截至目前,每年约5000人次在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基层治理的连心桥,工作室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扎根基层、联系广泛的优势,把履职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委员们与村“两委”干部常态化走访入户,倾听群众心声。创新设立“委员调解·邻里和睦角”,主动参与家庭矛盾与邻里纠纷调解,推动基层形成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聚焦民生痛点难点,委员们通过工作室平台收集社情民意30余条,精准反映群众诉求,得到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动问题解决。此外,工作室依托孔园家常菜馆,为80岁以上老人、党龄满50年的党员提供免费就餐服务,赢得广泛赞誉。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工作室的政协委员全力推动文农旅融合发展。依托老窝镇花生、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委员们利用自身人脉,拓宽销售渠道,每年帮助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近10吨,并牵头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从文化传承到基层治理,从民生服务到乡村振兴,我们始终以履职为民为核心,让红色基因在乡土扎根,让履职担当在基层闪光。”何永生说,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发挥委员优势、凝聚履职合力,以更实举措传承红色文化、服务基层群众、助推乡村发展。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玲玲

校对 王麓棣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