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雨污分流改造——织密地下“水网” 城市“里子”更实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11-15 来源:

“以前下大雨,小区门口积水能漫到脚踝,上班得蹚水走;现在雨停路干,出门太省心了!”11月13日上午,郾城区龙塔街道孟南社区天安小区居民王女士向记者细数身边的变化,言语间满是开心。

近年来,为从根本上破解汛期内涝难题、提升城市品质,我市把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列为重点民生项目。目前,该工程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地下“水网”持续织密,不仅让城市“里子”更实,更切实提升了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雨污分流改造,既是关乎城市运行的“良心工程”,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面对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交通疏导压力大、施工场地狭窄等多重挑战,我市坚持科学规划、昼夜攻坚,在汛期前高质量完成57.8公里雨水、污水管网铺设与改造工作,中心城区雨污分流覆盖面积超88%。

岷山路雨水泵站建设项目作为今年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关键项目,承担着周边区域雨水快速排放的重要任务。施工中,项目建设团队直面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等难题,通过优化施工方案、调配专业设备,同步推进泵站主体结构施工与管网对接工作,确保工程在汛期前建成投用,为城市安全度汛筑牢“地下屏障”。

“这座泵站的排水设计规模达4立方米/秒,配套建设进水闸门格栅井、消力井等设施,能彻底解决周边区域汛期内涝问题。”岷山路雨水泵站项目建设负责人宋鹏说,泵站建成后,可大幅提升周边3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排水能力,让“逢雨必涝”成为历史。

“改造前,雨水和污水排放同用一个下水管道,下雨天小区里的积水排不出去,不仅出行不方便,还容易滋生蚊虫。现在增加了雨水管网,路面也平整了,下雨天出门再也不用发愁了!”天安小区居民牛志勇的感慨,道出了该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后的显著变化。

wechat_2025-11-15_094640_837.png

作为郾城区龙塔街道孟南社区的老旧小区,天安小区此前只有污水排水管网,每逢降雨便因排水管道堵塞引发积水,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此次改造中,我市针对小区实际情况推行“一区一策”,不仅重新铺设雨水、污水管网,实现生活污水与雨水彻底分流,还同步高标准修复小区道路、增设排水口,一举解决了路面坑洼、排水不畅等多个问题。如今的天安小区,路面平整干净,下雨时雨水顺着新铺设的管网快速排走,居民雨天出行的便捷度大幅提升。

民生工程既要惠民,更要顺应民心。在雨污分流改造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理念,针对80余个小区及道路实行“一区一策”,通过逐户走访对接群众需求,广泛吸纳职能部门与居民意见,持续优化设计方案。

在天安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现场,施工方通过收窄施工围挡、分区域分段施工等精细化举措,严格落实“少围一天是一天,少围一米是一米”的要求,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居民出行的影响。“施工避开早晚出行高峰,破路面积也控制得很好,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多不便。”小区居民王女士说,社区还专门建立施工沟通群,及时同步工程进度、反馈解决问题,让大家心里有数、安心放心。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