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琪返漯 畅谈奥运经历

8月6日下午,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项目选手孙佳琪返回家乡漯河休整。在京港澳高速漯河北出站口,市体校师生组队迎接。孙佳琪的弟弟等亲属也到出站口迎接孙佳琪。
欢迎仪式结束后,孙佳琪返回母校市体校,和师生座谈。座谈中,她介绍了自己的奥运经历。
“对于此次奥运会,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特别是预赛中发挥比较稳定。但是,决赛中心态有点‘刹不住车’。”孙佳琪说,决赛时,她想要冲一把,想要放开打。赛前教练也强调,要拿出拼搏精神。她也是按照计划一步步去做的,但最后一个动作,因为体力的原因有些控制不住身体,导致摔车。
“休息期间,为了稳妥,教练要求我在第二轮‘复制’第一轮的动作,但上场后,我发现车子后车圈变形了。这对比赛有很大影响。即使这样,我依然要坚持到底。”孙佳琪说,在决赛第二轮,她做出了女子项目中顶级难度的动作,就是想展示自己的水平。再次出现失误后,知道自己与奖牌无缘,但是她并不想错过在奥运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于是依然尽全力去展示。
自由式小轮车属于极限运动,训练中受伤很常见。记者看到,孙佳琪的肘部、手臂等处有许多伤痕。
“2019年,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我在比赛中摔倒,断了三颗门牙,当时就晕了过去,至今还有一颗门牙没有补上。2023年,因在国外比赛时受伤,我回国治疗了几个月。我的颈椎也受过伤,有时候睡不好觉。”孙佳琪说,每一名小轮车运动员都会遇到划伤、摔伤等伤病。只有战胜这些伤病,才会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成熟。训练经历、比赛经验等对她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只有经过长期训练,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做出高难度动作,逐渐达到最高水平。
“虽然上场比赛时间只有一分钟,但是每一名运动员都在场下进行了大量训练、做了充分准备。每个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谈及将来的打算,孙佳琪说,中国小轮车队主教练丹尼尔·德尔斯,在东京奥运会获得了该项目的银牌。登上领奖台时,他37岁。目前,她20岁,正处于上升阶段,希望自己不断成长,再次登上最高级别的赛场。也希望通过自己让更多漯河孩子了解小轮车运动,让这项运动在漯河得到快速发展。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