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5年2月10日在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思杰
李思杰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张佩 摄
各位代表:
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锚定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加强,在服务大局中持续提升,全面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项工作被评为全省人大系统“出彩工作”,是全省唯一连续三年有2项工作获奖的省辖市;在全省“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经验交流会、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学习班、《人民代表报》理论研习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等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亚等领导先后6次对漯河人大工作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在全省党委领导支持人大工作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全面领先、持续领先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常委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
(一)持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组织集体学习17次、专题研讨8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守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一体推进原原本本学、警示教育、解读培训,高质量举办读书班,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247人次,参观市以案促改警示教育馆、廉政文化馆等96人次,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纪、全面知纪、对标明纪、笃行守纪,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人大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定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等情况汇报,认真研究常委会工作要点、立法计划、监督计划等重要事项,经常向人大出题目、提要求,全力支持和保障人大依法履职、开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自觉维护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先后就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活动等向市委请示报告19次。认真落实市委交办的重要任务,常委会领导同志牵头联系重点产业链培育、预制菜产业发展、国道107新建工程和平漯周高铁漯河段项目建设、养老产业园建设等中心工作,深入调研了解真情实况,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2人次,圆满实现党委人事安排意图。
(三)倾力服务全市中心大局。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聚焦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找准依法履职的切入点、着力点,高质量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听取审议市“一府两院”报告18个,开展执法检查3项、评议询问1次,跟踪督办审议意见6项,就有关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8项,更好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始终坚持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委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重要作用,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切实做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一)全力助推经济运行稳定向好。围绕全市深入推进“三个一批”“三个五百亿”、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持续采取“专项工作评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模式,打好监督“组合拳”,对市发展改革委等12个政府组成部门开展评议询问,12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询问,3名驻漯全国、省人大代表进行追问,问出了压力动力,答出了责任担当,达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提升、推动发展的目的,有力助推全市“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批批先进。加强对计划执行、预算执行、审计及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及时审查批准市级预算调整方案,听取审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情况报告,支持政府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守好国有资产“家底子”和人民群众“钱袋子”,更好助力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全力助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深入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听取审议全市研发投入暨创新平台建设情况报告,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充分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助推全国食品创新高地和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围绕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开展专项视察,支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健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文化和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等机制,做优做精“四大文化”品牌,致力将文旅文创产业打造成漯河新的支柱产业。跟踪督办《漯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审议意见,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空间保障。
(三)全力助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把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幸福之城建设作为人大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监督,针对省人大反馈问题清单和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订养老服务监督三年规划,加快养老产业园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听取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情况报告,跟踪督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双减”政策等审议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市县乡三级共票决产生民生实事322项、基本实现全覆盖,对市定10件20项民生实事持续加强跟踪督办,全部顺利完成。
三、始终坚持立良法保善治,有效护航更高水平法治漯河建设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支撑改革、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一)健全完善立法机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全面落实《漯河市地方立法程序规定》,认真做好立法选题、牵头起草、组织协调、审议把关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各专门委员会“专”的优势、法制委“统”的职能、常委会“审”的作用,探索实行提前介入工作机制,人大、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建立法工作专班,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压实立法工作责任。坚持立法与普法相结合,定期在《漯河日报》等媒体刊发普法专版,使立法过程成为宣传法律、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
(二)全面提高立法质量。建好用好48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听取意见“直通车”作用,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地方立法中。围绕《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起草,走访基层群众1361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289条。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对《漯河市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条例(草案)》进行一审,拟于今年2月进行二审。目前,已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15部,是全省制定地方性法规最多的设区市之一,“小切口”立法经验在《中国人大》《人民代表报》《人大建设》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
(三)深入推进法规实施。听取审议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法院执行等工作情况报告,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实施情况,对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宗教事务条例》等审议意见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组织开展监察和司法系统规范性文件专项审查,接收报备规范性文件45件,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扎实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5件次336人次,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漯河实践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和活力源泉。常委会持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尽责,进一步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一)扎实开展代表履职活动。深入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省市县乡四级人大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全市4935名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坚持大门常开、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有效运用“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等多种方式,认真落实“代表周三见”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局长(主任)进站”“站点问政”等活动,推广运用“民情夜市”“510”圆桌议事会等做法,接待走访群众3.5万多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2167条,推动解决问题1346个,切实当好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全国人大《联络动态》《人民代表报》等多次介绍我市做法。
(二)深化拓展代表履职平台。深入开展全域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作规则,在高标准建成338个代表联络站点基础上,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把联络站点向产业化拓展,在开发区设立企业代表联络站,建立食品加工、盐化工等19个产业联系点,实现联络站点和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代表小组向专业化聚集,设立冷链物流等特色代表小组16个、教科文卫等专业代表小组15个,充分发挥代表优势,提供专业服务;把代表履职向网格化延伸,组织各级代表进社区入网格,畅通基层民主“最后一公里”,让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我市代表联络站建设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三)持续优化代表履职服务。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持续深化“双联系”制度,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包县区,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全覆盖联系基层人大代表293人次。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组织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立法调研、执法检查、评议询问等165人次。注重代表能力提升,全市共举办代表培训班27期,培训代表3689人次。加强代表履职管理,落实代表履职登记、报告、评价制度,组织开展代表述职活动,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提升代表建议“提、审、办、督”全链条工作质效,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所提249件建议均已办结,有效推动解决了一批事关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年来,各位代表牢记人民重托,坚守初心使命,在奋力推进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中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马相杰、胡亚萍、王卫峰、芦永军、赵广垒、刘连章、马德波等一大批代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岗位、竞作贡献,交出了精彩的履职答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五、始终坚持“四个机关”定位,全面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常委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着力打造让市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一)自觉扛稳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自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全面加强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履职先锋在行动”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党建品牌,是我省3家获奖单位之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有关办法,制订和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负面清单,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大力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自觉锤炼过硬本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注重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3篇调研报告被评为全省人大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关于漯河市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荣获一等奖。围绕“委室主任传经验”“业务骨干话担当”“新生力量谈奋斗”等主题,进一步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学政策、强理论、钻业务、提能力,努力成为懂人大、爱人大的行家里手。
(三)自觉提升工作效能。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常委会会议纪律规定等制度33项,推动常委会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成立市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充分发挥《人民代表报》理论研习实践基地作用,讲好漯河人大故事、代表故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真切可感》等103篇稿件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主动配合省人大各项工作,进一步密切与兄弟市联系交流,切实加强对县乡人大的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常委会一年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担当尽责、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市“一府一委两院”和全市各级人大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群众充分信任、热情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已制定法规的实施效果还需进一步深化;监督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代表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虚心听取代表和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省委“四高四争先”和市委“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要求,锚定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依法履职尽责,奋勇争先出彩,积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大各项工作更好向中心聚焦、往创新拓展、为大局出力,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一、高站位把牢正确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必修课和基本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按照市委指示要求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高质量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小切口”精准立法,制定出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条例、贾湖遗址保护条例,加快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围绕电梯安全管理、城区停车管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立法调研,着力推进新兴领域立法,全面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持续抓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组织开展涉农类规范性文件专项审查,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听取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法院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行政检察工作等情况报告,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漯河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高效能服务中心大局。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持续抓好计划执行、预决算审查、审计工作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政府债务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监督,听取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产教融合等工作情况报告,跟踪督办深入推进“三个一批”“三个五百亿”、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建议落实情况,作出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围绕我市“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河南食品科创园建设运营、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发展等工作开展调研,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全面领先、持续领先。听取审议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养老助餐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时代侨务等工作情况报告,持续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跟踪督办实施《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审议意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
四、高水平发挥代表作用。巩固提升、持续深化“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引导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竞作贡献。规范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指导代表“家站点”更多嵌入党群服务中心、更好融入基层治理、更加有力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漯河实践。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丰富代表培训内容和形式,强化服务保障,让代表履职更有劲、更有为、更有效。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优化代表议案建议全流程工作机制,督促有关方面严格落实办理责任,推动代表建议提得好、办得好、效果好。
五、高标准建设“四个机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抓好“五星”支部创建,全面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定期举办中青年干部论坛、专题辅导等活动,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优化落实常委会、专委会和工作机构组织制度、议事规则,做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工作,积极承办《人民代表报》理论研习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加强与上下级人大的协同联动,不断提高全市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各位代表,新征程重任在肩,新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拼搏进取、奋勇争先,稳中求进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新局面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