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慎终追远拜先祖 抚今追昔话沧桑

3月1日(农历二月二)上午,市第二届刘累豢龙文化节在临颍县巨陵镇豢龙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刘氏宗亲代表参加。
文化节上,舞狮、舞龙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热闹非凡。随后,刘氏后裔遵循古礼,齐聚在刘公祠大殿前,依次敬献花篮、焚香祈福,向先祖表达虔诚的敬意,并在刘累墓前,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
来自商丘的刘氏宗亲代表刘胜利说:“刘氏同根一脉相承,这个活动为加强刘氏宗亲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平台。我们在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感恩之余,再次接受刘氏家风家训的熏陶,牢记老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和品质,很有意义。”
年近八旬的赵群波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对刘累颇有研究,目前正在编写《谈古论今说豢龙》一书。他说,豢龙村因刘累养龙、驯龙的传说而得名,故有“华夏先驱”“御龙圣地”的美誉。如今,这片热土已经成为海内外刘姓寻根谒祖、缅怀先人的圣地。
刘累墓在麦田之中,庄严肃穆。拾阶而上,三块石碑映入眼帘,中间是刻有“夏豢龙先贤刘公累之墓”字样的石碑,左边石碑的碑文为《刘累墓志铭》,右边石碑的碑文为《重修刘公墓碑记》。
“墓里还挖出过汉砖。据说刘邦曾行至此地,因狂风骤雨无法前行,休整时得知刘姓祖先在此长眠,重新修缮了墓地。”赵群波告诉记者,墓冢原直径30米、高8米,前有飨堂,墓园有围墙,现仅留墓冢,原墓园建筑根基尚存。现在的刘累墓为2015年当地群众捐资重修。2021年,刘累墓祠被认定为第二批漯河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公祠历史悠久,曾是清乾隆时期临颍八景之一,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赵群波说,2021年7月,刘公祠遭大雨侵袭,造成屋面和后墙坍塌、壁画脱落。后来,村民和刘氏宗亲集资,于2023年动工重建,2024年竣工。
进入刘公祠,映入眼帘的是影壁墙上“豢龙有功”四个大字。大殿高大雄伟,内有石像三尊,中间为刘累,刘邦和刘秀分居两侧。祠堂内木制壁画栩栩如生,大殿前檐廊道石柱上雕刻两条龙,活灵活现。东西厢房各三间,分别为接待室、办公室、仓库等。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刘累豢龙文化节、三月二十的老古刹大会和农历每月逢六,附近村民争相到刘公祠前舞龙舞狮、唱歌唱戏,还有唢呐、杂技等多种多样的表演,热闹非凡。”豢龙村党支部书记赵新超说,豢龙村将以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翼,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古老的豢龙村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文/图 漯河日报记者 孙 震 通讯员 刘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