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开足马力提速增效 确保任务落实落地

拼抢“开门红”竞速跑已进入冲刺阶段,漯河如何铆足干劲全力确保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3月24日,我市召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调度会议,深入贯彻省委书记刘宁莅漯调研讲话要求,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对做好经济运行工作进行再调度再部署,推进一季度“开门红”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市委书记秦保强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采取坚决有力措施,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同时又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把赴广西梧州市、钦州市、南宁市学习考察成果转化为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的实际举措,站位国家大局谋划工作、谋划项目,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市长黄钫讲话时强调,要戒骄戒躁、全力冲刺,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把工作落实到各领域各行业各重点企业,加强监测调度,精准发力施策,确保如期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相关单位汇报了第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工作建议。各县区、功能区汇报了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的具体行动举措。
3月18日,位于经开区的漯河太古可口可乐PET汽水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
临颍县前两个月新材料产业产值大幅增长,铜基新材料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68.7%;智能制造产业稳中向好,食品产业逐步趋稳。临颍县将紧抓实体支撑,对县内工业30强企业,实行“一企一专班”和日调度机制,确保满负荷生产;抓挖潜促增收,紧盯14个重点领域实施精细化管理;抓对上争取,积极申请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抓精准调度,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经开区主任牵头负责制,压实各方责任,为全市实现“开门红”贡献临颍力量。
舞阳县目前已签约7个项目,总投资超47亿元。舞阳县将把经济运行调度落实到企业、项目上,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抓好招商引资、抓好项目支撑,建成投产一批项目、筹备开工一批项目,抓好增长点培育,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郾城区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超150%,河南食品科创园新实验大楼1层至7层交付使用,2栋智慧厂房主体建成,“塔格糖+”产业园7栋厂房建成投用。郾城区将全力拼经济、提增速,推动一二三产业实现增长;全力抓工业、强支撑,对支撑企业抓满产、新增企业抓达产、新上项目抓扩产、非制造业抓稳产;全力扩投资、增动能,开展长三角专题招商,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源汇区医疗器械产业支撑作用明显,1月至2月,7家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超28%;智能制造业快速增长,文旅产业加速融合,河上街景区春节期间4次被央视报道,激活了市场,带动了消费;商贸产业持续繁荣,电商、直播经济快速攀升。该区将紧盯指标抓调度,全力以赴抓预期、稳增长;抓实项目添增量,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实力;挖掘潜力扩消费,大力发展‘夜经济’、电商经济;抓要素强保障,抓住“三区三线”划定机遇,充分利用区内资源,为项目进驻提供坚实要素保障,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召陵区1月至2月双汇系列项目龙头带动明显,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提速。该区将强化工业运行监测调度,对辖区30家重点企业实行“三包一”服务机制;千方百计扩大消费,抓实重点项目支撑,用好19个省、市重大项目“挂图作战”系统和“指挥部+工作专班”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在建及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摸排,完善手续,确保全部入库纳统;全面加大商品房销售力度,持续用好财税收入。
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预计完成增长9%的目标,全区在库“四上”企业33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59家、1月至2月亿元以上重点企业增长超30%的有14家。该区将锚定“开门红”目标,攻坚克难、勇挑大梁,强化“三级分包”服务,助推企业稳产满产;分秒必争抓推进,拼尽全力保运行;落实“六职+全员”招商工作机制,不遗余力抓招商,拼抢项目扩投资;完善服务促升级,千方百计扩增长。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长既定目标。该区将强抓项目扩投资,突出港口建设引领,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加快竣工项目运营,争取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强力抓招商扩增量,派人外出招商32次、走访企业45家,全面开展春季招商攻坚行动,推动落地项目全面开工,持续跟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强力建园区育企业,培育壮大临港经济,推动冷链产业聚链成势,加快建成临港科创园区。
西城区现代化服务业开发区重点工作蹄疾步稳,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零售额、服务业四大行业营业收入增长均完成既定目标。该区将围绕“城市经济核心区、城市建设新名片”定位,紧盯全年目标,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以万达新商圈综合提升工程为抓手,在消费扩容升级上创新突破;在高水平高中、高水平医院、工人文化宫、深圳数据交易所漯河工作站等重点项目建设上靶向发力,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奋力实现“五聚”目标。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徐斐斐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佩
校对 张伟伟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