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政务

以干部教育培训为引擎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全市基本培训工作综述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5-13 来源:

这是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全员大培训,5类18种班次立体化构筑培训网络,沙澧大地党员干部以学促干强本领;

这是贯穿理论实践的创新大探索,“311”教学模式碰撞出智慧火花,8条主题现场教学路线、69个特色现场教学点串成“鲜活教材”;

这是撬动发展势能的机制大变革,市县联动、内外联育构建大培训格局;

…………

去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的要求,认真落实基本培训工作的新部署,紧扣主题主线,科学设置基本培训班次、学制、课程,有序推进基本培训各项任务落实,以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为现代化漯河建设培养更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以学铸魂 多元创新

教育之要,在于因材施教;干部培训,贵在知行淬炼。为打造高质量干部教育体系,我市聚焦教学质量提升,从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多维度发力,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为干部成长筑牢根基、注入动能。

为推动基本培训落地见效,我市系统谋划、高位推动,把领导干部上讲台作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的重要抓手,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培训更有质量、课堂更有温度。

去年9月,市委书记秦保强为市委党校秋季学期主体班学员讲授“开班第一课”。今年3月,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常英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明超先后到市委党校为学员授课……这种“领导干部带头讲”“带着问题讲、对着实践教”的课堂风格,成为我市领导干部上讲台的鲜明特色。这种接地气的授课方式,让学员们直呼“解渴”。

常态化开设“一把手”讲堂,邀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项丽等走上党校讲台,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为学员作专题辅导,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领导干部的“深度思考”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带来的不仅是政策解读,更是“关键少数”的责任担当。这种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让学员们深切感受到:“领导干部上讲台,传经送宝,解疑释惑,明方向、定举措。我们受益很大,要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干事动力!”

一堂优质课离不开丰富的内容,更离不开精心的设计与完备的课程体系。

谁能想到一包辣条竟能做成百亿产业?在课堂上,学员们讨论着“如何扶持一个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这门特色课程,将“小食品大产业”的逆袭故事拆解为一个个教学模块,讲述了一个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相互协调,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

“好课程是干部教育的‘主食’。基本培训的内容就是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聚焦“教什么”,我市构建“必修课+特色课”双轮驱动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统筹推进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

持续深化对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推行原著研读、理论讲授、实践解读、案例解析、现场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DeepSeek人工智能、“四高四争先”和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等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对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开展全覆盖谈话,实现了党校培训与学习教育的有效链接、同频共振。

我市推进基本培训,十分注重形式创新。

——聚焦黄钫市长关于江西新余火灾事故调查报告的批示,开发案例课程,通过理论讲解、案例推演等环节,将事故教训转化为“事前预防+应急处置”实操课,成为新任职干部必修课;

——带学员们到南街村看“红色治理”如何激活集体经济,到中原食品实验室看科研人员如何攻克“卡脖子”技术,到贾湖遗址博物馆感受“最早的酒、最早的文字”如何转化为文旅IP……让学习从“纸上谈兵”变成“实地练兵”;

——围绕打造“四大本土文化”和先进典型进课堂,开展了两节访谈教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居中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赵国锁等受邀与学员面对面访谈交流;

——采取“校内学习+异地教学”模式,组织学员赴郑州、南阳、洛阳、开封等地开展异地教学和党性教育专题培训,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基本培训由相对单一理论教学向综合性实践的跨越式转变;

…………

全面推行“311”周教学模式,每5天安排3天理论教学、1天案例教学或互动教学、1天现场教学,既有粉笔板书的理论推演,又有沙盘模型的实战模拟;既有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的现场教学,又有奔赴先进地区的取经之旅,让学习始终与发展同频、与实践共振。

学风正,才能作风硬;作风硬,才能出实招见实效。严格学风背后是严格作风。领导干部的学风与作风紧密相连,转变作风就要从学风开始。为确保干部教育培训成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对学员管理进行全面规范、全面提升,严格执行学籍、学习、考勤等制度,推动思想、政治、作风全面严起来、实起来。

以学促干 知行合一

干部教育培训,从来不是“学完就散”。我市秉持“学为所用、训为战需”理念,让学员从“坐而论道”的倾听者转变为“起而行之”的参与者,推动培训成果从“纸面”落到“地面”。

从“一人学”到“众人行”,既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是学习理念的升华。

3月4日晚,在党校的研讨室里,刚刚聆听完常英敏同志专题授课的学员们,带着笔记本上的重点标注和工作中的困惑,围坐成圈,一场聚焦基层治理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

3月7日下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组织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17名学员代表围绕“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这一主题,结合专题辅导报告以及自身的工作实践和思考,逐一发言。整场座谈会气氛热烈、交流坦诚,既有实际工作的生动讲述,又有理性层面的深度思考,让全体参会人员都受益匪浅。

从夜晚的分组研讨到午后的专题座谈,学员们在思想碰撞中完成了从个人困惑到集体智慧的升华。基层治理的难题,从来不是“一人之惑”,而是“众人之题”。这些在研讨中诞生的治理密码,正随着学员们的脚步走进社区网格、田间地头,让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在沙澧大地的基层治理一线持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带着问题来,揣着答案走。课堂上,每名学员不只是听众,也是参与者和思考者。

每期主体班开班前,市委组织部都会发来“问题清单”:功能区如何破解“无党校培训”难题?乡镇干部怎样提升“小田并大田”的实操能力?学员们带着岗位上的困惑报到;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研讨,都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展开。

异地培训更是“带着项目去取经”。商务干部带着“如何优化企业服务”的问号,文旅干部揣着“文旅融合破题”的调研表,乡镇党委书记们则聚焦“和美乡村建设”的现实困惑……每一趟旅程,都是一次带着明确任务清单的靶向学习。

“郑州圆方集团党建助力企业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坚定了我们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信心。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们将把所学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召陵区副区长、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琦说。

科学规划 协同联育

在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赛道上,我市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命题,以规划为纲、以覆盖为要、以联育为翼,构建起“顶层设计有高度、分类培训有精度、资源整合有力度”的立体化培养体系,让干部教育培训真正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理论研修班……翻开《漯河市干部基本培训方案》,基本培训班次设置清晰明了,勾勒出干部成长的清晰坐标。

去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深入开展调研,结合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和中央、省委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印发了我市基本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和基本培训方案,明确了5类14个基本培训班次和4类其他重要班次,绘出了全市干部、党员基本培训规划图。

同时,设置干部信息工作平台,设置干部教育培训专题模块,加强培训信息统计,按照全市县处级干部数一定比例,精准制订年度调训计划,每年举办县处级干部研修班4期,确保全市县处级干部5年基本培训全覆盖。这种“规划到年、分解到班、精准到人”的机制,让干部教育培训从“随机性”变成“计划性”。

绘好规划图,从“粗放供给”到“精准滴灌”;织密覆盖网,从“点状突破”到“全面开花”。

在2025年春季学期课程表上,“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省选调生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等格外亮眼。这是我市对标分类分级要求的最新动作。2024年以来,我市增设了县处级副职干部任职班、乡镇(街道)长(主任)进修班,举办3期功能区乡科级干部进修班,对没有党校的3个功能区做好兜底培训保障。“今年,我们进一步明确将功能区乡科级干部进修班纳入基本培训班次,由市委党校统筹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兜底性培训。”市委党校相关负责人说。

如果说精准的班次课程是干部成长的营养液,那么立体化的联育机制就是蝶变的催化剂。我市以纵向联动强根基、横向合作拓视野,构建起市内市外同频、线上线下共振的大培训格局,让优质资源像活水一样涌流到每个干部的成长链条中。

在纵向贯通上,织密“市县一体”培训网。实施干部教育市、县联动计划,省、市、县三级主体班实现同步开学,通过直播、录播实现市、县两级联学联训;常态化办好“沙澧大讲堂”,定期邀请全国知名院士专家授课,采用“主课堂+分课堂”形式,市、县两级主体班学员同步参加学习;统筹全市教学师资、现场教学点等资源,打造8条主题现场教学路线,开发现场教学点60余个,实现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

在横向拓展上,开阔“开放办学”新视野。坚持多元化合作办学,全力打造“党校学理论、外出学经验、结合实际搞调研”的横向合作办学模式,先后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等开展合作办学。实行“开班选题、调研破题、结业交题”的学员献策机制,形成一批咨政成果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程序,真正让培训成果从课堂走上决策桌。

激活联育链,从“独构体系”到“开放赋能”……如今的漯河,基本培训工作已形成“教得精准、学得主动、管得到位”的良性生态。从市委党校的教学楼到县级党校的新校区,从田间地头的现场课到千里之外的取经路,一套“全周期赋能”的培训机制正在沙澧大地生根发芽。当干部们带着新思想、新本领奔赴岗位,他们脚下的土地,正因为这场“永不结业”的学习之旅,孕育着更蓬勃的发展生机。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嘉琪

校对:谢明芮

统筹:周鹤琦

审读: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