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徐小远:用爱为老人筑起温暖的家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7-24 来源:

微信截图_20250522092212.png

微信截图_20250724084620.png

“叔,身体最重要,一定要好好调养,哪里不舒服跟我说……”7月11日,在市社会福利中心,护理员徐小远一边为朱大爷按摩胳膊,一边贴心地说。

“我年纪大了,身体时常不舒服,多亏这闺女给我按摩。”朱大爷告诉记者,话语里满是感激。

微信截图_20250724084653.png

1986年出生的徐小远于2021年毅然投身养老服务行业。这一选择既源于她早年照顾失能亲人所积累的经验,也源自她对养老事业的初心。

入职初期,每天晚上,她1个小时至2个小时就要查房一次。老人们性格迥异,有的性格温和,有的脾气暴躁,需要她耐心安抚。她既要为瘫痪老人清理秽物,又要通宵值守,身心俱疲。

“当时家人都不理解我的决定。”忆起入行之初,徐小远说,长辈觉得“这是伺候人的活儿,不体面”;丈夫虽支持,却也心疼她太辛苦。她却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干好。”

入职第一个月,她刚刚摸清所负责楼层每位老人的饮食禁忌、作息规律和特殊需求,却突然被调去新楼层。对仍是“半个门外汉”的她而言,一切又得从零开始。“当时差点崩溃,手忙脚乱。”短暂的忙乱后,她迅速调整状态:白天跟着资深护理员学习,晚上在灯下整理笔记,把每位老人的照护要点一条不落地记下来。凭着这股韧劲,她很快适应了新环境。

记者了解到,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都是特困人员——政府兜底救助供养的困难群众。“他们缺少的是家庭的温暖。所以,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家人般的关怀。”徐小远说。

“爱是相互的。只有真心付出,老人才能从心底信赖你、依靠你。”徐小远这样说,也这样做。日子久了,老人们再也离不开她:逢她轮休,大家总追着其他护理员问“小远几点来”;有的老人干脆搬把小凳守在大门口,掐着点儿等她出现。

日前,福利中心的刘大爷因病住院。刚能下床走动,他就急着要回福利中心,在电话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徐小远说“想回家”。“当时听着电话那头老人带着哭腔的声音,我也跟着难受。”徐小远说,老人出院那天,她提前在福利中心门口等候,老人下车后握着她的手哭得像个孩子。

“叔,咱这就回家,我给您盛一碗您最爱吃的捞面条。”徐小远一边替老人拭泪,一边轻声哄着。“老人把我当亲人,再苦再累也值。”徐小远对记者说。

在与老人相处的过程中,徐小远也遇到不少难题。盲人老万叔性子急躁,说出口的事恨不得立刻办妥。徐小远刚接触他时,两人还因为沟通不畅起过争执。但她没有就此退缩,而是试着换位思考:“换作是我,眼前一片漆黑,肯定也会急。”于是,她开始摸索与老万叔的相处方式——说话时尽量放慢语速,做事前先讲清每一步流程。渐渐地,老人对徐小远越来越信任,甚至把自己珍贵的“百宝箱”钥匙交给她保管。“老人交给我的不仅是一把钥匙,还有一颗心。”徐小远激动地说。

她常跟同事们说:“我们不仅是服务人员,还是老人们的家人。把照护当任务,一定干不好;把亲情融进去,老人才会真的把这里当成家。”

如今在福利中心,老人们见到徐小远,总会像喊自家闺女一样,并拉着她的手唠唠家常。有的老人偷偷把攒下的零食塞给她,有的老人非要等她夜班查完房才肯睡……这些成了徐小远坚守下去的动力。

如今,徐小远已经在养老服务一线工作了四年多,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老人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赢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胜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