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非遗传承 漯在其中 | 千年窑火不熄 匠心一脉相承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7-25 来源:




徒弟拜师、敬茶,老师向徒弟赠送信物……7月20日上午,在市区交通路亚细亚大酒店,来自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四名青年才俊李昭星、何雅森、郜校萱和蒋进玉,以传统古礼,正式拜在郾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徐矿磊门下。

徐矿磊高兴地说:“今天,我非常高兴收了四名徒弟。希望他们恪守‘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原则,传承好郾瓷烧制技艺。我也将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与徒弟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传承非遗作出应有贡献。”

“今天有幸拜师学习郾瓷烧制技艺。以后我一定脚踏实地、虚心学习、潜心钻研、精进技艺。同时,向老师学习做人做事,做到质朴善良、诚实守信,把郾瓷发扬光大。”郜校萱激动地说。19岁的郜校萱是安阳人,去年考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工程系。在学习陶瓷技艺中,他认识了郾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徐矿磊,感觉徐老师郾瓷烧制技艺精湛,为人正直。特别是徐老师的瓷器烧制技艺对他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渐渐地,郜校萱喜欢上了郾瓷。


微信图片_20250725101321.jpg

据了解,郾瓷烧制技艺始于晚唐、盛于宋元。其瓷胎如香灰凝脂,釉色似沙河映月,青蓝交融间显出“雨过天晴云破处”的东方意境。

徐矿磊1973年出生,郾城区新店镇双楼徐村人,少年时赴宝丰拜汝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君子为师。几十载寒暑不辍,徐矿磊终得汝窑烧制技艺真传。2019年,他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返乡创立磊明瓷坊,让失传的郾瓷焕发新的生机。他的《玉壶春瓶》被龙泉青瓷博物馆永久典藏,《汝瓷裹足洗》斩获全国工艺设计大奖;2024年,郾瓷烧制技艺正式列入郾城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徐矿磊荣获漯河市首批“乡村工匠”称号。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胜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