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首页 > 轮播图新闻

南陈村:巧思舞韵 传艺乐民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8-04 来源: 漯河日报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头头憨态可掬的“小狮子”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眨动眼睛,时而跃动身躯;一盏盏鱼灯宛如灵动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嬉戏,引得群众掌声不断。在今年2月举办的2025年漯河市民间艺术展演中,舞阳县吴城镇南陈村代表队表演的节目《闹元宵》被评为最佳展演作品。

8(文化)民间艺术展演栏目(分离图)微信(2834846)-20250804091213.jpg

8月2日,记者见到了节目编导陈俊。她介绍,《闹元宵》的最大亮点在于创新。南陈村历来重视民间艺术传承,农闲时村民常自发排练。接到市、县民间艺术展演任务后,陈俊提出突破传统表演模式,融入舞蹈、音乐等元素,打造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

“春节期间,村民难得团聚。节目要让零基础的乡亲也能上台同乐。”陈俊说,消息一出,老、中、青三代人踊跃报名,既有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也有爱跳广场舞的大妈,还有中小学生和返乡大学生。最终,共有60余名村民参与节目表演。

“传统舞龙需要多人共举九节龙身,我们改为一人举龙头,其余人手擎花伞排成‘龙身’,用舞蹈替代长龙。”陈俊说,节目依次呈现舞狮开路、祥龙腾飞、金鱼嬉游三大民俗场景,既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展演现场,一只只可爱的“小狮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精彩表演和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孩子们一次次汗水的滴落。”陈俊说,这个舞蹈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跳出舞狮人的精气神,孩子们从扎马步练起,一招一式都要反复练习。音乐响起了一遍又一遍,动作纠正了一次又一次,孩子们把汗水洒在了排练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坚持不懈、不断超越自我,用舞蹈诠释生命力,也磨炼了坚忍的意志。从了解舞狮人到成为舞狮传承人,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精神和文化智慧。“我在指导他们的同时,也被他们的执着深深打动。”陈俊说。

“在这里,我跟小伙伴相处得非常愉快。能参加这个节目,我们都感觉很幸运——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领略了舞狮的独特魅力。”参与舞狮的陈星彤告诉记者。

舞台上,表演者手持鱼灯翩然起舞,鱼灯摇头摆尾,似在浩瀚海洋中自在穿梭、无拘无束地游弋。陈俊介绍,节目先展现鱼儿自由嬉戏再集体腾跃,营造“鱼塘丰收”的欢腾场面,最后表演者列队欢舞,表达喜悦之情。

“别小看这些鱼灯,每条足有六七斤重。”陈俊说,每次排练,大家都坚持使用真道具,为的就是舞起来更传神。

节目难点集中在组合排练与音乐配合。陈俊介绍,她和村里的老艺人分组指导孩子,但发现分组排练时大家都很整齐,可合练时常出现分组动作与节奏错位等问题。于是,他们必须反复修改动作、调整队形、校准音乐节拍,直至每个表演者精准掌握音乐节拍与动作要领。

“民间艺术唯有在传承中不断探索新路,主动走向大众、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历久弥新。”陈俊说,这次编排让她从老艺人身上学到了许多技艺。今后她将继续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民间艺术传承,培养更多民间艺术生力军。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  震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嘉明

校对 冼   薇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