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北街道泰山社区: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开栏的话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郾城区锚定“行政文化服务中心区”定位,紧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理念,通过强化组织覆盖、建强骨干队伍、创新服务载体、完善议事机制等举措,有效激发治理活力,凝聚共识力量,精准解决治理难题,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高效能治理体系,不断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日起,本报推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郾城实践》专栏,生动展现郾城区各镇(街道)、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故事。
“张阿姨,最近血压怎么样?我们再给您测一测。”8月6日上午,郾城区沙北街道泰山社区“巾帼学堂”的志愿者敲开了独居老人张桂兰的家门。这样的暖心场景,在泰山社区每天都在上演。泰山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将辖区划分为10个居民网格、19个专属网格,134名专职、兼职网格员与692名“双报到”党员如同“毛细血管”,深入28个小区的4774户居民家中,用点滴服务绘就新时代和谐社区的生动图景。
网格发力:小事快办,隐患速除
“支四路的老柳树歪歪扭扭,树心都空了,紧挨着小学和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今年4月,黄山小区兼职网格员齐香萍在社区微信群里发出的消息,立刻引起网格长史莺歌的注意。她带着专职网格员直奔现场,现场情况确实如齐香萍所说。
“群众的事等不得。”史莺歌当即拍下照片上传社区。社区快速做出反应,立即上报街道办。街道办很快与城市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对接。三天后,施工队便进场砍伐枯树,一周后一批景观树栽种完毕。“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每天走这条路接送孙子上学、放学的居民刘大爷笑着说。
这样的快速处置,源于社区建立的“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机制。11个行业主管部门的下沉人员与网格员无缝联动,让居民诉求从“反映”到“解决”形成闭环。依托全市城市化网格治理平台,社区还建起“智慧脑”数据库,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实行分类管理。网格员定期上门走访,重阳节的一碗热粥、寒潮天的一床棉被,都成了“智慧网格”的暖心注脚。
共建共享:多方携手,难题共解
“以前小区路灯灯光太暗,现在换了太阳能路灯,晚上遛弯儿的人就多了。”泰山小区居民陈先生口中的变化,源自市委办认领的“微心愿”。在泰山社区,像这样由共建单位“接单”解决的民生实事,今年已有17件。
社区党支部与市委办、市人大、市政协等16个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构建起“阵地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动”的治理共同体。每周四晚举办的公益亲子沙龙活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实验小学的范老师带领家长、孩子们共读一本书;端午节,市政协的党员们和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做香囊;市二院、市三院的医生们每月准时来社区坐诊,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体检。
“天山小区的路坑坑洼洼,市人大认领后,不到半个月就铺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黄山小区缺健身器材,市政府办协调来的新器械刚安装好,老人们就排着队锻炼。”社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赵辉翻开共建清单,上面密密麻麻记着737条居民需求,已解决的689条后面都画着一个红色的对号。
志愿服务:微光成炬,温暖邻里
今年5月初,黄山小区25号楼的一起纠纷被“银龄调解队”队长、退伍老兵朱德荣成功化解。
在泰山社区,这样的特色服务队有12支。“银龄调解队”由6名退休党员干部组成,一年化解邻里纠纷二十多起;“青年突击队”在暴雨天帮居民转移物资,在疫情期间为市民配送生活必需品;“巾帼学堂”每年暑假开办国学班,书法、剪纸等样样受欢迎。社区还联合孙东晓律师事务所、“拥抱幸福”心理工作室等10家单位组成“公益合伙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如今,先后获评“河南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漯河市文明单位”的泰山社区,正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居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