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评丨建好管好用好停车位

■李 超
近日,我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停车场管理运营工作,提出要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高质的出行泊车体验。其实,停车不仅是个民生问题,同时牵动着城市发展命脉——建好管好用好停车位,不仅能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能撬动文旅消费与实体商业发展。
停车资源的紧缺与无序,往往成为消费意愿的急刹车。当顾客在商圈附近如迷途般辗转寻觅停车位时,消费的热情亦会降低。当游客在景区入口徘徊寻找泊车之所时,原本的游览兴致也会悄然冷却。这“最后一公里”的阻塞,不仅影响了顾客的购物心情、打乱了游客的行程计划,还会让城市的消费潜力降低。
停车管理不仅是民生工程,同时也能为城市经济注入深层活力。当公共停车资源供给充足、导引清晰、收费合理,市民便如同获得出行自由的通行证。比如,杭州政府推行的“先离场后付费”智慧系统,覆盖全城4800多个场库,车辆离场时间缩短80%,不仅化解“绕圈之苦”,还显著增加了西湖景区与商业综合体客流量。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当下,停车管理智慧化建设,更能促成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匹配。通过建设市级停车数据平台,管理者可洞察消费热点与盲区,从而优化商业布局与交通组织。比如,苏州古城通过分析停车时长分布,在短时间停车集中区增设旅游接驳巴士,在长时间停车区引导布局特色餐饮街区,让公共停车位升华为消费场景的延伸。
从“停车之痛”到“以停促兴”,考验着政府治理的远见与担当。我们要破除“停车位仅是配套设施”的思想局限,将其置于“促消费、活实体、惠民生”的高度,以规划引导建设,以数据赋能管理。这张精心编织的公共停车网络,将为我市文旅消费与实体商业发展铺设一条隐形的黄金通途。
校对 曹 华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