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召陵镇白庄村制定红白事标准,严格落实婚丧事宜申报承诺制——实现丧事简办喜事新办酒席减负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8-14 来源:

image.png

image.png

“现在,‘丧事简办、喜事新办、酒席减负’已成为我们村的新风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8月12日,召陵区召陵镇白庄村党支部书记白海涛在接受采访时说。

然而,几年前的白庄村,红白事操办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成风,沉重的人情消费让村民不堪重负,虽有怨言却难以改变。

为扭转这一局面,白庄村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出“制度立规、文化浸润、服务引导、全民监管”的治理模式,让文明新风取代陈规陋习,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氛围。

“结合村里实际,我们通过民主协商制定了红白事标准:红事消费不超3万元,每人就餐标准为40元;白事消费控制在4000元以内。这个标准避免了攀比浪费,乡亲们都很认可。”白海涛说,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的顺利推进,他们成立红白理事会,组建3支红白理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及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的村民组成。同时,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红白理事会运行制度、红白理事会奖惩制度等多项规范性制度,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并公开上墙、宣传到户,为红白理事会有序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孝是什么?孝是耐心。”“人生都有夕阳红,代代相承敬老情。”走进白庄村,一幅幅以“助老敬老”“孝道文化”“廉政文化”“家风文化”为主题的墙绘令人眼前一亮。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我们始终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通过发传单、贴标语、挂横幅,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白海涛说,村里依托“乡村光荣榜”评选活动,对节俭办婚礼、厚养薄葬等行为常态化开展表彰,激励村民主动参与移风易俗,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摒弃旧习,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白庄村还活跃着一个由有威望、热心肠人士组成的“说媒”小组。“我们小组共8人,已经促成9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该小组负责人代贺娜介绍,他们将村内适龄青年男女信息登记在册并动态更新,定期组织举办“鹊桥”活动,从婚恋源头倡导不要或少要彩礼,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嫁观念,既解决了农村大龄青年婚恋难题,又从根本上破除了“天价彩礼”陋习。

为加强监督管理,白庄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村级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婚丧事宜申报承诺制,要求党员干部家庭带头简办红白事。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热线,出台奖励制度,鼓励村民参与监督,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移风易俗不是简单的破旧立新,而是要在尊重传统与顺应时代之间找到平衡点。只有以制度为保障、以干部带好头、以文化厚底蕴、以服务强支撑,才能让文明新风真正入脑入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白海涛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玲玲

校对 许璐瑶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李胜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