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推开曲艺这扇门 ——水韵沙澧读书会“文艺小方桌”活动侧记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8-25 来源:

image.png

8月23日,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文艺小方桌”活动在李雪书馆举办。青年编剧、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张盼盼以《推开曲艺这扇门》为题,分享她的曲艺创作经历等。40多名读书会会员和曲艺爱好者参加。

image.png

活动现场 。张雪莲 摄

张盼盼创作的《最美中国字》由范军、秦梦瑶演唱并在《梨园春》播出,河南坠子《忠魂千秋》《抗日英雄赵伊坪》《布衣英雄陈廷贤》《乌鸦喝水》入选省级、国家级曲艺赛事名单,河南坠子《大槐树的故事》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她创作的河南坠子《母牛救子》《老街》在《曲艺》杂志发表,小戏《轩輗焚画》在《剧本》杂志发表,戏曲评论《从第五届豫剧艺术节看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在《东方艺术》发表,曲艺评论《黄河水 家乡戏》在《曲艺》杂志发表。她还在省市级报纸杂志发表曲艺创作、评论40余篇。2022年,张盼盼获河南曲艺牡丹奖文学奖;2025年,她参加了中曲协曲艺文本创作培训班。

“大家知道曲艺有哪些种类吗?河南坠子、相声、快板、三弦书等,都属于曲艺。”张盼盼介绍,学习曲艺可以提升词汇量,增强语感、修辞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强化口才与表达,提升观察力与模仿力,培养幽默豁达的人生态度。

“我进入曲艺界创作纯属偶然。”张盼盼说,2020年的一天,她在家看到新媒体上播出的河南坠子《村支书》,深受启发,随后也模仿写了一个剧本——河南坠子《一名老党员》。因种种原因,最终剧本没有搬上舞台。后来一位曲艺界的朋友看到该剧本,推荐张盼盼参加了曲艺采风创作活动。

这次采风活动不仅是张盼盼的一次创作之旅,更是她曲艺创作道路上的关键转折点。“在那里,我遇到了对我影响深远的恩师——二级编剧张景秀。采风过程中我创作了两篇作品发给张老师看。张老师看后当晚给我反馈意见,文稿里密密麻麻全是批注。我第二天改完再发,他依然耐心指导。这样毫无保留的帮助,让我受宠若惊。更没想到的是,其中一篇作品经白金山演唱后,竟拿下了全省‘赊店杯’鼓曲唱曲大赛二等奖。这项荣誉的起点,是张老师一句又一句修改的心血。碰到张老师是我的幸运。”张盼盼说。

“不管剧本创作还是撰写评论,我认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分享比雪藏更有价值。”张盼盼鼓励大家,只有让作品“亮出来”,才有被看见、被认可、获得反馈和机会的可能。

近年来,“写本地事、唱本土情”是张盼盼创作的核心。在她看来,把漯河的景象、老百姓的故事写出来,不求上大舞台,作品哪怕只被乡村艺人唱几次、被不出名的演员在基层演出几场,只影响到几十个观众,也是在为传承和发展曲艺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谈到如何写好曲艺作品的评论,张盼盼说:“真诚地写,专业地思,温暖地评。既要写出专业度让业内人士认可,又要保持新人视角让大众看懂。”

“我先是对着优秀作品进行模仿,模仿他们的逻辑、用词和格式以及整篇文章的架构,先形似,后神似。”张盼盼分享道,然后是写出自己对事情、对作品的认识,找出亮点和不足。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演员,演员的长处和一些感人的地方要多说。

“需要注意的是,评论的‘根’在舞台艺术本身,不是文学赏析。不能只评文本内容,在关注‘如何演’和‘演得如何’的同时,还要紧扣曲艺特点。”张盼盼说。

此外,活动还邀请了贾爱兰、付相岗、王航、翟浩铭、赵龙龙、毛子瑜、贾若娴表演了河南坠子、快板、相声等多个曲艺节目。伴随着阵阵掌声,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 震

校对 李   鑫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