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首页 > 轮播图新闻

记者在一线 | 金叶铺就致富路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8-27 来源: 漯河日报

image.png

image.png

眼下,召陵区老窝镇的烟叶陆续成熟,进入采收烘烤黄金期。8月18日,记者在位于老窝镇支毛陈村的千亩优质烟叶示范园区看到,连片的烟田一望无际,烟农熟练地采摘烟叶并进行编竿、装车。

(记者在一线)老窝镇:金叶飘香采收忙 产(2862476)-20250827085101.jpg

“我们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采收,主要采摘主脉发白、绒毛脱落的烟叶。这样才能确保烘烤后的烟叶品质上乘。”正在往车上装烟叶的村民告诉记者。

“得益于科学的管理和适宜的气候,今年的烟叶总体长势不错,亩产达500余斤,每亩地纯收入不低于4000元。”支毛陈村党支部书记于要停介绍,2016年起,支毛陈村开始大规模种植烟叶。经过几年的摸索,该村烟叶种植水平不断提升,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该村成立了奥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代销经营模式,目前已发展基层社员200余户,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关联农户增收。

烟叶喜获丰收,烟农干劲十足。王小有是支毛陈村较早种植烟叶的农户之一。从最初的十几亩到现在的100多亩,他靠着家门口的产业过上了幸福生活。“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再到采收、烘烤、烟叶分级等,每个环节都有技术员指导。烤烟叶需要的烟炕等,合作社都会提供,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王小有高兴地说。

像王小有这样的种植大户在老窝镇有不少。规模化种植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还为村民们打开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幸福之门。

“务工不出远门,一天能拿100多元工资。烟叶收成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村民李雪花一边说一边将烟叶分类编竿,准备装炕烘烤。千亩优质烟叶示范园区常年吸纳本地村民就业,安排他们负责田间日常管护与技术实施。在育苗、移栽、采收、烘烤环节,园区还提供上百个灵活就业岗位。

种植大户的成功实践点燃了老窝镇农民发展烟叶产业的热情。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力推动下,老窝镇的烟叶产业发展呈现燎原之势。

老窝镇镇长朱国军介绍,目前,该镇烟叶种植面积有2600亩,种植50亩以上的有16户。最大的烟叶种植基地位于支毛陈村南地,共850亩,规模效应凸显。该镇烟叶产业年产值达1820万元,带动4800人就业,每年增加税收286万元。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赚薪金、参与种植获收益……多元增收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筑牢了富民强村根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兴旺目标,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金叶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朱国军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沛真

校对 冼   薇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