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首页 > 轮播图新闻

古琴传雅韵 非遗润人心——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九月主题“民乐中秋”第二场展演侧记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9-15 来源: 漯河日报

image.png

image.png

9月13日11时,随着倒计时结束,西城区万达广场1号门里的巨型屏幕骤然亮起,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九月主题“民乐中秋”第二场展演正式拉开帷幕。

活动伊始,召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陵琴派)第十四代传承人张恒飞弹奏了一曲《梅花三弄》,悠扬的琴声引得行人纷纷驻足,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循声而来,商场连廊很快站满了观众。一曲终了,有观众忍不住喊道:“再来一曲!”

非遗展演图片(2885395)-20250915084150.jpg

随后,沈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广陵琴派)传承人赵威带来一曲《醉渔唱晚》,渔人泛舟江上、醉酒放歌的悠然情景如在眼前;秦艳晖、黄珍珠、王艳杰、赵文清四名演奏者合作的九嶷派琴曲《半山听雨》,展现出一幅空灵的画卷,将雨中山林的静谧与柔美完美呈现。此外,《秋夜读易》用清冷幽远的琴音营造出秋夜的静谧氛围,仿佛能让人看到文人独坐研读《周易》时的深沉;《良宵引》曲调舒缓,如清风拂面,勾勒出月夜轻风、良宵雅兴的美好画面;九嶷派经典名曲《平沙落雁》大气磅礴,展现出天高云阔、沙平水静、雁阵翱翔的苍茫……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古琴演奏,感觉很唯美!”带着孩子来逛街的市民刘女士举着手机录完视频说,“自从知道这里举办非遗展演年活动,我周末就经常带孩子来。既能了解非遗,还能增长见识。”

演出间隙,记者在后台见到了刚走下舞台的张恒飞和正在整理琴谱的秦艳晖。

今年25岁的张恒飞告诉记者,他14岁时开始接触古琴,从此便一头扎进了琴音世界。“尽管平日练琴很辛苦,但每每听到台下观众的掌声,便觉得这辛苦很值得!”

作为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5月的非遗推广大使,秦艳晖又在本月古琴专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演出。她笑着对记者说:“古琴不是‘老古董’,既能弹奏出古典诗词里的意境,又能弹出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旋律。它的受众其实很广泛。”她指了指台下跟着节奏轻轻摇动身体的孩子,眼中满是欣慰。秦艳晖还表示,每次演出结束后,都有不少人前来咨询学习古琴事宜。近年来,她还开设了公益课堂,走进社区、校园,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古琴的魅力。同时,她在老年大学开设的古琴非遗课程也场场爆满。

演出最后,由王萱嘉、李紫齐、程煊三位老师共同演奏的《映山红》将活动推向高潮。这首由经典红歌改编的琴曲,既融入了九嶷派苍劲坚实的底色,又在传统技法中融入了时代情感,展现了古琴艺术的包容性,传递了浓浓的爱国情怀。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赢

校对 冼   薇

统筹 李   鑫

审核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