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镇: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今年以来,召陵区召陵镇通过社会动员、流程优化、资源整合、基层减负精准发力,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质效,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动员,扩大共治参与面。积极推行“双承诺”机制,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其中,白庄村创新实施“2211”工作法(织密居民网格和电子围栏“两张网”,用好村级志愿服务人才库和镇直部门联系人库“两个库”,制发网格联户信息公示“一张卡”,建好积分兑换“一超市”),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截至目前,白庄村通过“漯小智”和“有事请帮忙”平台处理群众诉求60余项,通过电子围栏预警消除安全隐患5个。今年5月,白庄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成为该镇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典范。
优化流程,加快问题处置。依托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上报—处置—反馈”线上闭环管理。召陵镇将工单精准划分为“村级自处”“镇级协调”“县级联动”三个类别,由镇党委书记对超期未办结工单进行亮灯预警,推动问题高效解决。数字化治理平台运行以来,该镇突发事件响应效率提升40%,累计高效处理工单146个。
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通过建立镇、村、网格三级联动机制,加强同公安、司法、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作,畅通宣传教育、矛盾调处、治安联防三条路径。同时,实施网格员数字技能“强基提能”计划,以“理论培训+实操指导”提升队伍专业能力,推动网格员当好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矛盾调解员、治安巡防员和民生服务员,取得良好治理效果。
基层减负,激发队伍活力。推行镇级工单“审源头、审分类、审进度、审结果”四审机制,切实为基层减负。一方面,推动村级后备力量和机关干部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加强实践历练;另一方面,从优秀网格员中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力量,让网格工作有奔头、有干劲,有效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截至目前,该镇已有52名村级后备干部和29名机关干部加入网格管理队伍。
通讯员 余琪琪 郭思涵
校对 张伟伟
统筹 李 鑫
审核 李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