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建议——加快布局未来食品产业 建设国家未来食品产业先导区

当前,全球食品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未来食品产业成为各国战略布局焦点。作为全国首座中国食品名城,我市具备抢占未来食品制高点的独特优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市还应进一步强化统筹推进,构建更多发展平台,推动未来食品产业向高端迈进、向纵深发展。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市工商联提出具体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制定未来食品产业发展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优先领域,引导资源和要素的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形成推动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合力,进一步提高漯河食品产业高地地位。
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持续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体系。持续强化中原食品实验室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河南食品科创园和漯河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聚焦营养健康科学前沿、食药同源转化机理、未来食品技术体系三大领域,完善“实验室+研究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聚焦食品前沿科技领域技术攻关。设立食品产业技术攻关专项基金,加大对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食品领域基础研究的投入,重点突破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三大方向的卡脖子技术;大力发展功能食品、新型代糖产品、特膳食品和工程化食品,加速推进益生菌+食品、天然色素替代、3D食物打印等颠覆性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企业研发全覆盖。引导规上食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规上食品企业研发活动“清零”行动,支持企业设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年度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的企业给予阶梯式奖补,对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研发后补贴、创新创业券等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推动我市食品企业与中原食品实验实开展深度合作,鼓励食品企业承接科研成果,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
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及早布局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联合在食品领域有重大研究成果的科研院所,在农作物种植、动物养殖方面积极推广前沿技术。加快推进食品企业生产工艺智能化改造。鼓励、帮助食品企业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中国(漯河)食品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支持双汇、卫龙等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智能制造标杆项目。逐步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利用。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对食品安全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深化国际合作。支持食品企业通过RCEP等拓展国际市场,培育食品出口重点企业。鼓励企业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推动漯河食品由“国人厨房”走向“世人餐桌”。强化国内协同。联合江南大学等高校及中粮、三全等企业共建创新联盟;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联动郑州航空港区打造食品供应链枢纽,协同制定地方标准,提升“豫食”品牌竞争力。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文博
校对 曹 华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