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首页 > 轮播图新闻

漯河:好戏连台 遇见非遗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11-03 来源:


好戏连台 遇见非遗

——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11月首场展演侧记

“快来快来,非遗展演马上开始了。”11月1日,在西城区万达广场,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非遗盛宴吸引了众多市民。

当舞台灯光渐暗,贾湖骨笛的悠扬旋律响起。7位表演者演奏经典曲目《神话》。清越绵长的笛音在广场上空回荡,让观众沉醉其中。


72.jpg


戏曲类节目紧随其后,以丰富的唱腔与生动的演绎引发观众共鸣。经典豫剧《花打朝》选段熟悉的旋律引得台下许多观众跟着轻声哼唱。表演者吴霞、曾代先功底扎实,一颦一笑、一字一句,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随后,《花木兰》《刘秀赶牛》等戏剧选段轮番上演。表演者各展所长,让观众大饱耳福。


74.jpg


孔淑莹等青少年表演者身着戏服,眼神坚定、动作利落,展现了花木兰的英气与果敢,令人拍手叫好。闫风花、姬瑞霞带来的曲剧选段韵味十足,婉转的唱腔里满是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不少观众直呼,漯河不愧是“戏码头”。

除了精彩的戏剧,手工类非遗项目展示也是此次展演的亮点。

在节目《捻薰成花》中,表演者指尖翻飞,将扭扭棒玩出了新花样。他们将材料在手中缠绕、交叉、收紧,一朵朵“薰衣草”逐渐成形。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薰衣草”经过了薰衣草精油或檀木精油浸润,让观众获得视觉、嗅觉双重美妙体验。

10岁的表演者库睿婷告诉记者,学校成立了非遗社团,她学习捻花已有一年时间。如今,她不仅能独立制作多种物件,还在制作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次完成一件作品都特别有成就感。”库睿婷说。


71.jpg


非遗草编节目《草编承巧》,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展现了传统技艺在时间长河中的演变与活力。表演者王科翰充分展示了他精湛的草编技艺。叶子经过折叠、编织、塑形,短短几分钟,便有了小动物的雏形,引得台下观众连连惊叹。

从难以长时间保存的简易草编制品,到如今经过熏蒸处理、搭配彩带编织的耐用作品;从简单的蚂蚱、老鼠造型,到复杂精巧的龙虾、凤凰摆件……草编技艺的发展脉络,在他指尖清晰呈现。

“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草编,觉得这门手艺特别有意思,是咱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我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学校、社区教小朋友草编,希望能让更多人喜欢上它。”王科翰说。

据了解,王科翰和父亲在传统草编技艺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并主动承担起传承的责任,将技艺传授给青少年,让非遗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舞台表演精彩,非遗消费展区则人头攒动。从文创产品到漯河特色美食,丰富的产品让市民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也有了消费新选择。

餐饮区,每家餐馆坐满了顾客。市民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着刚刚的非遗展演。

“小孩能跟着学捻花、草编,动手又动脑。老人能听戏,享受生活。我们全家看完表演再一起吃顿热乎饭,感觉这个周末过得特别充实。”市民王女士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赢

校对 王麓棣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