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漯评 | 最好的家风传承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11-14 来源:

06cacc4a-aceb-42d6-8814-0cff575c9c34.png

■应诗雨

11月12日,一名大学生捐出奖学金资助家乡小学的消息,温暖了初冬的乡村校园。在简单的善举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名学子的感恩反哺,还是一场跨越代际的爱心接力、一次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家风传承。

这场接力的起点是母亲的言传身教。王梦绮坦言,母亲是她公益路上的榜样。从疫情期间向社区捐赠物资,到高考期间为考生提供暖心服务,母亲的善行如同涓涓细流,早已在她心中汇聚成道德的江河。当王梦绮获得奖学金后,选择将部分奖学金回馈给家乡的教育事业。这一刻,奖学金超越了物质属性,升华为一种象征——既是个人努力的成果,也承载着家庭教诲与社会关爱。她的选择是对母亲善念的继承,也是一种“爱的增值”。她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不是简单的捐赠行为,而是如何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当奉献成为一种自觉,当爱与责任在代际间稳稳传递,社会变得更有温度。这份由母亲开启、由女儿接力的温情,正是驱动社会向善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