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小妙招(一)

闭目小睡 中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意思是说,肝脏的精气通于目窍,视力的强弱和肝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闭目养神、日间小憩是养肝血的重要方法。
具体做法:轻闭双眼,用两手大拇指从眼内角向外擦24次;或两手四指并拢,以指面在两目上向外轻轻转摩24次,再向内转摩24次。
坐着捏膝 膝盖处多为韧带组织和骨骼,肌肉较少,所以此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因此,养护膝关节的重点就是保暖与按摩。
具体做法: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髌骨上,自然散开的五指呈放射状向外点按八九个来回,然后五指合力轻轻抓揉膝盖,最后再搓一搓膝盖,可以起到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缓解关节痛等多种症状。
走路握拳 人的握力可反映身体健康程度,握力越大则说明越健康。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具体做法:翘起手腕,五指向前,从前向后旋转手腕,并顺势握拳。同时,握拳时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劳宫穴上,点按劳宫穴3秒~4秒,可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
常提肛 中医认为,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任脉、督脉和冲脉,分别主管人体的阴精、阳气和性功能。提肛运动可以促进阴阳之气的循环,并对生殖功能有较好的养护作用。
具体做法:微微向内收缩肛门,坚持3秒~4秒后放松,反复做几分钟。长期坚持可减少痔疮的发生。
常踮脚 足内侧有三条经络经过前内侧脚掌和足大趾: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踮脚尖可按摩足三阴经,温补肾脏。同时,踮脚能帮助人体下肢血液回流,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心血管健康。
具体做法:身体直立,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慢慢踮起脚至最高时,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脚跟缓落至一半的距离时改为快速落下,这样既可以锻炼人的平衡能力,脚跟落地产生的震动又可对足跟脂肪垫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足跟痛。
专家链接
王亚伟,市中医院中医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运用中医思想和经方理论,治疗失眠、鼻炎、咳嗽,甲状腺疾病、肝胆脾胃病,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病,小儿厌食及发育不良,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