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健康

「106周年院庆」百年医路 济世惠民(一):安息日教会诊所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2-10-06 来源: 漯河日报

■本报记者 杨三川

序言

沙澧金秋,景美如画。在举国欢腾的喜庆氛围中,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华诞。

在市区滨河中路,碧波荡漾的沙河南岸,静静伫立着一座米黄色的教堂,它曾是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创建于1916年的安息日教会诊所。

在鲜艳的五星红旗映照下,在时代更迭的大潮中,几次更名易址的漯河市中心医院将迎来她106周岁生日。1916年-2022年,斗转星移,沧桑巨变,百余年来,不变的是昼夜奔流不息的沙澧河水和世代传承的大医情怀。

1916年安息日教会诊所创建,1919年更名为善济医院,1931年更名为郾城卫生疗养院,1951年被漯河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漯河市卫生院,1981年更名为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1986年漯河升格为省辖市,医院开始筹建新院区,1989年搬迁至现址;2000年,经省里批准,加挂漯河市中心医院牌子;2011年,漯河市中心医院划归漯河医专管理至今。

漯河市中心医院,从20世纪初一个只有几间瓦房的教会诊所逐步发展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疾病预防、康复保健、养老产业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百余年风云变幻中,她为保一方群众安康默默贡献着力量;百余年传承发展中,她见证了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奋进不息、辛劳付出,诠释着“厚德、博学、诚信、求新”院训的深刻含义。

2016年11月11日,漯河市中心医院迎来建院100周年,并举办了系列庆典活动,为此,医院将每年的11月11日定为院庆日。百年善济,大医永存,医院将陆续发布系列报道,系统回顾医院百余年辉煌发展历程,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传承发扬“厚德、博学、诚信、求新”的漯医精神,始终以护佑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健康漯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章

1912年,京汉铁路修筑完工不久,美国安息日教会的米勒尔医生夫妇(上图左一)派中国牧师刘振邦(上图右一)等人带着教会的拨款赴漯。1913年,他们在如今市区滨河中路的沙河南岸买下一片土地,花费1100美元建起了两座西式小楼和一个煤棚、一个储藏室供居住。这里作为该教会河南区会的驻地。

1913年,刘振邦受教会委托在郾城购地时的地契。

当时,漯河镇隶属郾城县,具备绝佳的地理区位优势,既有京汉铁路途径,又有沙河水运兴盛,水旱码头,四通八达,商贾云集,这也河南区会择址于此的原因。

安息日会初到中国与香港水手合影

其实,这些外国教徒早在1903年便从上海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在汉口登陆,而后进入河南,在周口市项城县、驻马店市上蔡县、新蔡县和信阳市等地发展了不少教徒。那个时期,教会初到中国,为了扩大影响,往往通过教会拨款、教徒捐赠等形式筹集资金进行办学、行医并利用这种方法吸引更多群众信教。在1912年至1918年间,教会4次在沙河南岸共购得23亩6分土地,陆续建设了教堂、诊所、学校,这其中就有1916年8月1日竣工的一座教堂。

安息日教会教堂

这座教堂分为上下两层,一楼是传教场所,拥有340个座位供教徒使用;二楼名为“明德中学”,设有六间教室,于当年9月1招收学生,学习医护专业知识。当时建设教堂花费了2300美元,其中400美元为郾城当地信徒集资捐赠,其余为教会拨款。

这座教堂作为漯河市中心医院的前身——安息日教会诊所的主要建筑之一,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至今依然伫立在沙河岸边。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