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临颍繁城镇清街村:遗风犹存——品小吃、泡茶馆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3-07 来源:

遗风犹存——品小吃、泡茶馆

繁城镇民族特色浓郁,规模宏大的清真寺闻名中原,极富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街头茶馆林立,馆内有古色古香的木桌椅、紫砂壶,品一杯香茶,听一曲弦歌,发一腔幽情,令人乐而忘返。
由于这里多民族聚居的历史文化积淀,名优小吃、特色饮食远近闻名,如洪家牛肉、小赖烧鸡、洼斗烧鸡、胡辣汤、水煎包、千层油酥火烧、羊肉汤、壮馍等,常年吸引游客前往品尝。如今在繁城镇区的街道上,做生意的小贩和买卖各种物品的商家随处可见,其中具有特色风味的清真饭店餐馆30多家,各类风味小吃摊铺180多个,餐饮业的年收入总额达1200万元。
图片
繁城牛肉 提到繁城,就不得不说说本地特产繁城牛肉。当你咀嚼美味的繁城牛肉时,你可能意识不到,这牛肉的制法已经传了500余年。对于当地人而言,繁城牛肉已成为无法替代的符号,那鲜美的滋味已流进他们的血液,流进了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中。
繁城牛肉最初是洪家先祖洪三元在明嘉靖年间所创。洪家以前居住在许昌市蒋李集镇上坡村,后迁到繁城。明清时期,繁城是集贸重镇,做生意的客商以山西、陕西人居多。有一年春天,一位客商带了几斤繁城牛肉回陕西老家。一路上舟车劳顿,回到西安已有月余,客商才想起所带牛肉,以为牛肉一定变质了,打开一看,肉质仍然鲜美。这件事流传开来后,山陕客商回家时都要带几斤繁城牛肉。繁城牛肉能放月余而不变质并不奇怪,关键在于生牛肉经过腌制、蒸煮后,牛肉中水分较少,保质期就会长一些,反之则短。
图片
清乾隆年间,繁城人平叛有功,皇帝亲赐一块“护国佑民”匾牌。钦差送来御赐匾牌后,繁城人用当地的美食招待钦差及随行官员,其中就有洪家牛肉。钦差和随行官员都觉得洪家牛肉好吃,于是带了一些回到皇宫。皇帝尝后感觉确实好吃,从此便令繁城每年送洪家牛肉进贡。洪家牛肉因此名扬天下,来买洪家牛肉的海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天天顾客盈门,应接不暇。
繁城牛肉制作技艺代代相传,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陈毅元帅曾到繁城品尝洪家五香牛肉,两个人都赞不绝口。如今的繁城洪氏牛肉有多家,但历史最悠久的就是洪家牛肉。据介绍,历史上洪家牛肉都是沿用祖先传下来的制作工艺,采用纯手工制作。以中原1—3岁黄牛为原料,科学配方,配以小茴香、八角、花椒、香砂、辣椒、其它中药材等三十多种名贵佐料。
几百年来,繁城牛肉一直以其良好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享誉全国,成为远近闻名的馈赠佳品。多年来多次荣获全国及河南省食品系列优质产品奖,先后入选《中国食品大辞典》《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2004年3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食品文化遗产”。
繁城壮馍 据传,壮馍是回族同胞从西方迁来繁城的途中,为防路途遥远,干粮变质腐败而特意制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民同胞不断把这一技艺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进而制作成了如今的壮馍。壮馍做法是:用20%的发面、80%的死面炕成;和面用水的热冷,按一年四季不同。其特点是:外脆里软,香酥可口,回味绵长,成为人们百吃不厌的面食珍品。
繁城油酥火烧 繁城油酥火烧相传始于明代,距今已400余年,其制作工艺独特,操作方法古老,风味别具一格。其做法是:用香油和面,再加上红糖和芝麻为佐料,在炉鏊上焙半熟后,再掺鸡蛋,上炉时表面再粘一层芝麻,然后放在炉子上烘烤。它分甜、咸两种:甜的内包白糖,酥、焦、香甜;咸的,酥、焦、香、可口。吃起来层层薄如蝉翼,如果你一不小心,就会有许多的碎屑掉下来,含在嘴里酥脆味香,又会给你不同一般的享受。
图片
繁城烧羊肉 繁城烧羊肉,是20世纪八十年代在繁城街兴起的一种名小吃,河南电视台曾专门作过报道。其特点是:价格低廉,味道鲜美,羊肉烂,量足。有人说到繁城,不吃烧羊肉、壮馍、油酥火烧等,是人生一大憾事。
图片
繁城锅盔 锅盔是用发面制成的,外表金黄色,淡淡的咸味中夹杂着五香料的芳香,吃起来外焦里松,那可真是美极了。
繁城烧鸡 在繁城,孙家传世烧鸡、白记烧鸡、洼斗烧鸡各有特色,而且各自独享美誉。他们的制作技艺,都有200余年的传承历史。繁城烧鸡选用数十种香料及特有配方精制而成,其口味纯正,色鲜味美,让人食后回味无穷。
图片
豆沫、绿豆丸子汤 严冬时,早餐来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豆沫,会让你浑身发热,顿时就有一种舒适感。而傍晚时分,再来一碗用羊肉鲜汤烹好的绿豆丸子汤,更能驱寒补肾,而那种特有的风味就更不用说了,会让你记忆犹新。
图片
繁城茶馆 繁城的茶馆兴起于清朝中期,盛于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繁城人爱喝茶的习惯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当地人还保持着以茶待客、以茶交友的习惯。2010年,“繁城茶馆”被列入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繁城的茶馆特别多,几乎是“十步闻茶香,百步见茶旗”。繁城回族镇自古就是商业繁华之地,水路、旱路四通八达,是中原重要的商业重镇之一。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美国人在繁城西门里开办了一家洋烟厂。洋烟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所需要的原材料也越来越多,周边的农民很多都以贩运卷烟用的各种原材料为生。由于卷烟厂所需要的原材料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后来山西、陕西、河北的商人也加入了贩运原材料的行列,外地的商人越来越多。闲来无事,这些商人最爱的去处就是茶馆,所以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不单是外地人爱喝茶,当地爱喝茶的人也多起来,于是繁城的茶馆生意越来越兴旺。

茶馆里用来烧茶的水也是颇有讲究的。它用的不是井水,而是到老北门外的青石桥上,用桶一桶一桶打上来的颍河水。一般来说,头天晚上打的水要倒在一个大沙缸里,放进少量的白矾,再用干净的木棒反复搅动,直到白矾完全融化为止。第二天,才能用来烧开泡茶。烧水壶也很讲究,只能用铜壶或是铁壶。待水烧开后,还要把滚烫的开水适当放一会儿,因为刚烧开的水里面有水垢,喝了对人健康不利,同时温度过高还会影响沏出茶水的口感。由于繁城茶馆泡茶用的是采自老颍河的水,经过处理,用它泡出的茶喝起来甜绵润口,让人越喝越想喝。这是繁城茶馆能够吸引顾客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们到茶馆里喝茶,并不单单是为了解渴,更是为交朋会友,找乐逗趣。早年间,茶馆里经常有说书的,唱戏的,卖小吃的。不仅能清闲自在地喝茶,还可以听书看戏,挑拣喜欢的小食品,如锅盔、壮馍、油酥火烧、烧麦、羊肉包、羊杂碎等。
茶馆也是信息汇聚交流的地方。古朴的茶馆里,喝茶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新鲜事、稀奇事、东家长、西家短,各种信息都以最快的速度在这里汇聚,然后又在这里传播开来。于是,茶馆不但是人们信息交流的场所,而且也促进了这一行业的发展。难怪繁城当地人把茶馆戏称为小范围的“联合国”。
如今,老茶馆不仅是一个喝茶的场所,还浓缩着古镇的影子,有着独特的味道和人文生态。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咖啡馆、奶茶店、新式茶楼越开越多,很多人更愿意走进那些有情调的咖啡馆或是茶楼。而在老茶馆坐上一天,和陌生人“侃大山”的日子似乎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但正像那些热情的老茶客说的那样:保护、留住老茶馆和茶文化,同样也是守护美好的回忆,留住一份浓浓的乡愁。

资料来源:临颍县政协学习和文化文史委员会

校对:谢明芮

统筹:周鹤琦

审读: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