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手机报

行走中原粮仓 践行青春担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漯河行:一堂行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8-23 来源: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8月11日至1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汇漯河·赋能新科"社会实践队伍由学院副院长李巨秀教授带队奔赴"中国食品名城"河南漯河,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产业一线、走访乡村社区,学子们切身感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澎湃动力,见证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图片1.png

智能制造:触摸食品产业转型新脉动

在双汇第一工业园,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让学生们惊叹不已。从屠宰分割到深加工,全程自动化操作不仅大大提升了效率,更确保了食品安全。"这就是'新质生产力'在食品领域的具体体现!"同学们在参观后感慨万千。

卫龙美味透明工厂内,标准化、数字化的辣条生产线彻底改变了同学们对传统食品加工的认知。而在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人员聚焦功能食品研发与"卡脖子"技术攻关,展现了食品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微生物发酵不止于课本,更成就年产值数亿的大产业。"在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践团领队李教授表示,"这让我们更加坚定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图片11.png

科技赋能:探寻乡村振兴的"漯河答案"

在临颍县王岗镇水牛宋村,智慧农业系统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通过推广的"麦椒套种"模式,配套建设4座大型冷库和电商平台,当地形成了完整的辣椒产业链,如今400亩直播基地订单不断,小辣椒真正走向全国。

"传感器代替了老农的经验,大数据指导种植决策,科技真正让土地生金。"带队教师李教授在听水牛宋村支部书记讲解时感叹道。

从半坡朱村的生态农业合作社,到南街村的集体产业模式,再到漓江路社区的党建引领治理经验,同学们看到了科技赋能、制度创新如何让乡村振兴从蓝图变为现实。贾湖遗址博物馆中,七千年前的农业文明与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这次实践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含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王同学在分享会上说,"我们看到科技如何带动农业增值、产业如何反哺农村发展,这比任何一堂课都来得生动深刻。"

五天的行程,从车间到田间,从实验室到农家,实践团不仅带回了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更收获了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当地村民表示:"大学生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知识、新视角,更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新思路。"

此次漯河之行,是高校学子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的生动实践。队员们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学习科研的内在动力,未来要更积极地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李昀晏

指导老师:李巨秀 张楠春




编辑:李慧宇    审读:赵明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