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狮跃大鼓鸣 骨笛悠扬润人心 ——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八月第五场展演侧记

8月30日上午11点,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八月第五场展演在西城区万达广场拉开帷幕。从融合现代健身理念的青龙舞到穿越8000多年时光的贾湖骨笛,从颇具乡土气息的大鼓书到刚劲灵动的北狮表演……一场非遗盛宴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漯河非遗的独特魅力。
颍河龙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节目。
“这彩龙舞得真好看,太带劲了!”刚开场,健身龙表演便点燃全场观众热情。表演者手持五彩长龙,手臂轻挥、腰身转动、脚步腾挪间,彩龙在空中灵活做出穿梭、翻滚、盘旋等高难度动作,引得台下观众掌声和欢呼声不断。
这是省级非遗项目——孟庙镇何庄村青龙舞。本场演出主要负责人、颍河龙艺术团团长田素华说:“我们的青龙舞可不是简单的表演,有‘颍河龙’的独家专利。”演出期间,田素华拿着“小龙”向观众介绍,青龙舞发展至今,已从传统形制衍生出“小龙”“大龙”两种类别。她说:“小龙灵活,适合孩子和初学者;大龙气势足,需要团队默契配合,常用于大型演出。”为了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田素华和团队其他成员带着青龙舞走出村落,走向学校、广场、社区。
展演现场,与健身龙堪称“绝配”的是市威风锣鼓队的鼓声。每当健身龙队员们舞动时,市威风锣鼓队的鼓点与龙的动作完美契合,让表演更具感染力。市威风锣鼓队负责人黄贵珍说:“多年来,我们坚持公益演出。只要接到演出任务,我们拉着鼓就出发。”2022年,为了提升技艺,她带领团队专程到浙江向当地知名锣鼓团队学习。
当天的展演中,其他节目同样精彩:曲艺大鼓书表演者手持云板,用地道的漯河乡音说唱古今故事,生动的表情与内容让台下观众听得入迷;民俗舞蹈《旱船》,“坐船者”与“艄公”配合默契,起锚、开船、拨水等动作惟妙惟肖,令人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河面上;舞狮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北狮队员身着狮衣,腾挪跳跃、登高踩桩,动作刚柔并济,引得孩子们纷纷围在台前,兴奋地拍手叫好……
最令人难忘的是用复刻的贾湖骨笛吹奏的《美丽的神话》。两名学生吹响复刻的贾湖骨笛,笛声悠扬,仿佛带人穿越8000多年时光。现场瞬间安静下来,观众们屏息凝神,静静聆听天籁之音。带着孩子观看演出的市民王先生说:“这样的非遗展演太有意义了,让孩子们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也了解了家乡的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天的舞狮表演中,一群孩子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均来自市第二实验小学。8岁的三年级学生鲁雨萌告诉记者:“我在学校社团学习舞龙已经一年了,越练越喜欢这项非遗技艺,也越来越觉得咱们的传统文化有意思。”
文/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赢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李 鑫
审核 李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