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评 | 解锁基层善治密码 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本报评论员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9月18日,市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传达省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调度会议精神,通报“大深入、大落实、大提升”月攻坚工作情况,安排下一步工作,推动各县区各单位在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上再加力再聚力,把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不断引向深入。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所愿所盼,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初心使命。在漯河,基层治理的成功密码,藏在街头巷尾的寻常日子里,体现在田间地头的细小问题中。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从一个软弱涣散、一穷二白的村子,到如今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2万元;召陵区天桥街街道漓江路社区从老旧小区管理难、养老服务供给弱,到“智慧治理+志愿惠民”双轮驱动,形成多元参与、精细服务、数字支撑的“漓江模式”;临颍县台陈镇双楼村从空巢老人一日三餐无人照看,到老人在共享食堂吃上暖心饭……在沙澧大地上,一个个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高效能基层治理之“花”正在结出人民高品质幸福生活之“果”。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核心是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临颍县梳理现有的“民情夜市”“小板凳议事会”“圆桌会议”等基层工作机制,守正创新,完善提升,建立了“民需我解议事会”工作机制,实现问题“收集—议事—公开—监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和凝聚服务工作,通过召开外卖行业、街道、社区不同层面座谈会和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了解困境,有效织密组织体系,创新赋分评价机制,先后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子女入学、公租房申请、健康体检等暖心服务……这些都为建强组织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有益实践样本。各县区要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牵引基层治理的“内力”。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持久战,更是民心战。加强基层治理,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要坚持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统筹推进重大民生项目和惠民工程,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实事。要充分发挥网格作用,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要突出“数智赋能”,实现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数治”促进基层“善治”。各级各部门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释放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创新治理手段,让民生服务有温度、民生福祉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