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召陵区:建管网治污水 助力产业发展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10-11 来源:

近日,笔者走进召陵区召陵镇前油李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小楼,牛羊肉加工商户忙个不停,一辆辆运输车穿梭往来。

在前油李村,村民依托牛羊养殖基础,发展牛羊肉加工产业,尤其在牛副产品加工领域形成规模,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产品远销上海、重庆等地。

然而,污水处理难题曾长期困扰前油李村,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面对这一难题,召陵区委、区政府将污水治理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深入调研、科学谋划,明确了科学规划建设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水的思路,为前油李村量身定制污水治理方案。

2023年,召陵区组建专业团队到前油李村勘察,详细测算牛羊肉加工废水的水质、排放量,协调邻村确定排水路径,同时加快方案论证、科研报批与项目申报进度,抢抓国家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政策机遇,推动试点项目在前油李村落地。

2024年2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施工团队克服不利条件,历时5个月完成全部工程:在村内大街小巷铺设新型排水管网4500余米,建成1座日处理能力300吨的污水处理站,修建新式检查井60余口,恢复路面4000多平方米。目前,污水处理站经过菌种培养、调试已经满负荷运行。

为建立“治污+节水”长效机制,召陵区水利局依据生产经营性地下水使用管理规定,为村内54户牛副产品加工户全部安装智能水表,并逐一办理取水许可证,从源头控制用水量,既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又减轻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负荷。

2025年初,前油李村“两委”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申报成立清真食品行业协会,动员全村加工户加入,同时探索建立按用电量或加工产量分摊管网维护及污水处理费用的机制,推动污水治理从政府主导向政企协同转变,为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如今的前油李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村民满意度高达95%以上。更可喜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产业焕发新生——此前因污染问题外迁的加工户全部回流,牛副产品产量与产值大幅增长。牛副产品加工产业正朝着规模化、规范化、高品质的方向加速发展。


通讯员 武鹏冲

校对 曹   华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