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市社科联主席李华强建议—— 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推动漯河文化繁荣兴盛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关系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与质量。为推动“十五五”期间我市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让漯河的文旅强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文旅赋能城市、城市反哺文旅的良性循环,市政协委员、市社科联主席李华强提出具体建议。
树立引领目标,夯实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支撑。对接国家关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家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支持,积极申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项目。争取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文化产业信贷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投资格局。整合文旅资源,搭建“漯河文旅云”平台,吸引各类文旅资源要素向漯河汇聚。
聚焦“四大文化”,打造文化点亮城市特色IP。以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商埠文化和食品文化“四大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其内涵,提炼文化符号,创新传统文化表达形式,支持文化企业开发反映漯河文化的手机游戏、数字动漫、数字艺术作品等,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打造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文旅IP,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吸引力。
做好融合文章,提升文旅文创产业规模能级。推行“文化+”模式。以“文化+ 旅游、文化+商业、文化+健康、文化+研学、文化+展演”为抓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项目。推行“项目+”模式。以重点文化项目为依托,吸引国内外知名文旅文创企业,并引进专业公司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实施,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探索“科技+”模式。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举办线上文旅博览会,探索“数字藏品+实体产品”模式,打造元宇宙漯河文旅体验馆。
打造消费品牌,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打造“食全食美·漯在其中”品牌。依托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举办食品文化旅游宣传月等活动,引入主题餐厅等新型餐饮业态,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和地方特色美食街,支持发展沉浸式体验性夜游、夜购、夜娱业态。打造“读懂中国·漯在其中”品牌。依托“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品牌推广,编印出版本土文化特色读物,开发精品研学路线及课程,建设一批研学基地。打造“非遗传承·漯在其中”品牌。将本地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包装与宣传,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名片;开展“文化赋能乡村”行动,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文旅特色村;积极发展赛事经济,放大漯河文旅品牌辐射效应。
健全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文旅生活需求。硬件上,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消费体验;引导城市文旅企业与乡村合作,推出“农事体验+文化研学”产品,满足不同游客消费需求。软件上,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文化活动与作品供给;加强文旅市场监管,规范文旅企业经营行为,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区域文旅协同发展,与周边城市建立豫中南文旅协同发展联盟,联合举办豫中南文旅博览会,尝试推行“区域文旅一卡通”“景区联票优惠”,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建,提升区域文旅整体竞争力。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娟
校对 冼 薇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