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新店镇:文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10-21 来源: 漯河日报

10月16日,记者走进郾城区新店镇游庄书院,看到74岁的游明炎老人正在整理书籍。这座由荒宅改造而成的书院,已成为河南省示范农家书屋,也是新店镇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缩影。

在郾城区新店镇,东汉名士陈寔“德法兼治”的治理智慧穿越千年,依然在当地基层治理中焕发活力。

创新传承 文化资源的活化巧用

陈寔,字仲躬,东汉桓帝时任太丘长,被誉为“一代廉吏”“千古德星”。他晚年隐居台王村,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其治理思想核心是“德法兼治”,强调道德教化与法律约束相结合。

近年来,新店镇通过创造性转化历史文化资源,让陈寔思想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生。

建设文化载体,保存集体记忆。游庄村将荒宅改造为古色古香的书院,使其成为村民阅读学习的重要场所。2022年,游庄书院被评为河南省示范农家书屋。村内还修建村史馆,陈列生产生活老物件,留住乡愁。

修复历史遗迹,打造文化地标。新店镇对有着近150年历史的“枣椿小院”等进行保护性修复,使古建筑在展现农村特色的同时发挥作用。

开展文化活动,激活文化基因。新店镇积极组织“我村有宝”比赛、文艺下基层等活动,将乡风文明融入日常生活。同时,持续开展“身边好人”推荐和道德模范推选,弘扬良好道德风尚。

高效治理 文化引领的实践效能

织密治理网格,夯实组织基础。全镇划分112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12名、专职网格员112名、兼职网格员264名,建立“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四级组织架构。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健全问题排查、会商研判、调解处置和督查考核四项机制。网格员及时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全镇网格员通过基层治理平台上报反馈事项694件,处理率达100%。

优服务化矛盾,提升治理效能。推行“党建+网格员”服务模式,将服务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以“三零”创建为重点,以“六防六促”为抓手,着力消除不稳定因素,实现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有机统一。

效果显著 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新店镇的文化传承与治理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该镇通过推行“1246”工作法,强化“三带动”、念好“三字诀”、健全“三机制”,有力破解“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等难题,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暗访排名中多次位居前列。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该镇以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深入推进“网格+产业建设”。各村因地制宜吸引十余家企业签约入驻,实施产业现代化种植草莓500亩、林果1500亩、辣椒1500亩,带动群众和集体经济双增收,实现从文化治理到经济增收的良性循环。

增强治理内生动力。该镇通过建好用活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等活动场所,增强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冼   薇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