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校园 书写育人华章
近年来,漯河四高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将“团结实干、创新超越”的精神内核融入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学校紧扣“文明校园六标准”,从思想道德、师资建设、校园文化、优美环境、活动阵地等维度精准发力,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内外绚烂绽放。
思想道德教育是文明创建的灵魂所在。漯河四高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思政名师工作室,学校打造“思政+学科”融合课堂,开发二十余门特色校本课程,组织“思政大练兵”活动。近三年,有八十余名教师在各级思政课竞赛中获奖。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学校开展分层德育活动:高一聚焦行为规范养成,通过“文明习惯养成月”筑牢成长根基;高二侧重理想信念塑造,借助“励志演讲进校园”点燃青春梦想;高三强化责任担当教育,以“高考励志行”凝聚奋进力量。同时,学校深挖红色资源,组织学生走进许慎文化园、漯河市革命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四十余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师资队伍建设为文明创建提供坚实支撑。学校实施“名师工程”与“青蓝工程”双轮驱动,搭建多元化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名家进校园”“校本研修”“城乡互助”等活动,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开展讲座60余场,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培训1200余人次。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核心指标,开展“师德标兵”“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近三年,学校培养出省级骨干教师1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8名,教师团队在教学竞赛中斩获省级以上奖项四十余项,为高质量育人提供了人才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百年学府的独特魅力。学校以“百年文脉+五育融合”为核心,构建“社团育人、劳动实践、校友引领”三位一体文化体系。常态化开展文明班级、“五育”标兵等评选活动,每学年表彰先进集体28个、先进个人320名,通过校园广播、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红歌传唱、经典诵读、主题团课等活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与国旗下演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28个精品社团活力迸发,公益类社团年均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学科类社团开展实验探究40余次,体艺类社团斩获市级一等奖3项。排球特色成果显著,学校勇夺2025年漯河市青少年排球锦标赛高中组男女双冠军。劳动实践基地里,学生亲历花生采摘的艰辛与喜悦,“杂交试验田”实现农业知识与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累计评选“劳动之星”120名。
校友资源为校园文化注入鲜活力量。1989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游书力重返校园分享科研历程,并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季撰写书信,以亲身经历阐释四高精神。在优秀校友的引领下,“前辈引路、后辈接力”的成长桥梁愈发坚固,激励着学子们砥砺前行。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文明创建的直观体现。学校遵循“功能+审美+教育”原则,打造“古朴与现代交融”的育人环境。东校区保留“将军楼”等百年建筑,建设党建文化长廊与党史文化主题墙,新教学楼将增设智慧教室与社团活动室;西校区配备现代化录播教室、多媒体报告厅,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高标准硬件设施覆盖全校,所有教室均配备智慧黑板与空调,实验楼年均开展实验教学300余课时,标准化运动场与劳动实验基地保障了教学需求。作为河南省书香校园,学校图书馆有28万册藏书,年均借阅量达5万册次,“师生共读”等活动让校园书香四溢。
平安校园建设与“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学校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防护体系,2025年上半年更换灭火器263具、应急照明灯具140个,开展消防培训与应急演练7次。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严格把关食品安全,全年无校园安全事故发生,获评“河南省平安校园”。第七届家长委员会暨家长学校正式成立,学校与周边社区、医院开展多方合作,通过分层家长会、家校热线等渠道,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活动阵地建设为文明创建拓展了广阔平台。校内建成市级示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年均接待咨询200余人次,青年之家、多功能报告厅等阵地全年开展各类活动180余场。校外深化“校馆合作”“校社联动”,与漯河市科技馆共建“科学第二课堂”,获评2025年“河南省科学教育实验校”。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帮扶,为舞阳县吴城二中、临颍县城关初中送教24次,捐赠桌椅100套与红色书籍160本,承办的教研活动吸引20余所学校150余名教师参加。网络阵地管理严格规范,官方微信公众号年均发稿7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讲好四高文明创建故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漯河四高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继续深耕育人沃土,把四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努力培养更多“有文化底蕴、有科学精神、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英才,让百年学府的文明之光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征程中愈发璀璨。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姣
校对 曹 华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