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纪行丨托育服务让婴幼儿照护更贴心
                

编者按:
民生实事连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年年初,我市确定了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2025年已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各项民生实事进展如何?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今日起,本报推出“民生纪行”系列报道。记者将深入项目现场和市民家中,实地探访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与惠民成效,用笔和镜头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医生,我嗓子不舒服,要喝什么茶呢?”“喝点儿栀子花茶吧,栀子花有去火的功效。”……10月22日,记者在市区五一路南段一辉托育园看到,走廊成了充满趣味的“中医小天地”。在“茶与四季”模块,身着汉服的孩子化身为“小中医”,认真为“患者”开具药方。旁边的“挂号处”“推拿小屋”“中药养生局”模块一应俱全,配上介绍药材功效、小儿推拿手法、二十四节气茶饮的精美板面,俨然一个小型的“中医院”。

在源汇区区直幼儿园,偌大的操场上一派热闹景象:幼儿们或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或利用各类体育器械进行体能循环训练,或自主玩耍……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户外活动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的操场有5000多平方米,地面铺的是人造草皮,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该幼儿园园长骆芳说。
“池塘里的一条小鲤鱼总是独自游来游去,觉得很孤单,想找个朋友……”在位于井冈山路的英博树托育早教中心,幼儿们围坐在老师身边,专注地聆听绘本故事。“我们专注早教十多年,老师们熟悉各年龄段孩子的敏感期特点与科学引导方法,还会把这些知识教给家长,真正实现家园共育。”该早教中心前台教务小鹏老师说。
这些场景,正是我市托育服务发展的缩影。“托幼一体化不仅优化了幼儿园资源,缓解了家长的托育难题,还让幼儿园更好地发挥了社会服务功能。我们的两个托幼班一开放就报满,家长反馈比请保姆省心,对孩子的成长变化也特别满意。”一辉托育园主任闫娜表示。
按照2025年市重点民生实事要求,加快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在市直公办幼儿园全面铺开,各县区(功能区)明确至少1所公办幼儿园开展托育试点建设,不断延伸托育服务,主要责任单位为市卫生健康委和市教育局。
为了构建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我市坚持以幼儿园为依托延伸托育服务,推动全市所有公办幼儿园完成2岁至6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经营范围变更。同时,组织开展全市2025年“幼有所育”托育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帮助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开阔视野,提升托育服务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托育服务宣传活动,普及政策法规、服务理念,让更多家庭了解、信任、参与、支持托育服务工作;组织全市拟从事或正在从事托育服务工作的人员依托网络平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促进人员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目前,全市托育服务从业人员注册超800人,注册人数居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全市28家公办幼儿园变更经营范围,5家率先开设托幼班;完成托位建设11438个,超额完成10900个的省定目标任务。我市在托幼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创新思路和有效做法,受到省里通报表扬。
文/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玲玲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