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扛起漯河技工教育大旗 书写技能报国时代答卷 ——漯河技师学院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参赛纪实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10-31 来源: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在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舞台上,代表河南出战7个赛项的漯河代表团以3金2银4优胜的历史性战绩,刷新了我市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的纪录。这些选手均来自漯河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这既是学院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办学理念的生动注脚,也是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更是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发展的有力见证。

image.png


赛场捷报

技能健儿扬威国赛,漯技荣光闪耀全国


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内,全国各地技能高手齐聚一堂,各赛项的角逐如火如荼。学院的参赛选手带着数月集训的底气,在自主移动机器人、工业视觉系统运维、机器人系统集成等7个赛项中沉稳应战。与此同时,作为本届大赛首批赛项保障单位,学院还肩负着机器人系统集成、网站技术、平面设计技术、工业视觉运维、CAD机械设计和自主移动机器人六大赛项的筹备与技术支持重任,以“参赛”与“保障”双线发力,最终交出亮眼答卷。

自主移动机器人(世赛选拔项目)赛项中,杨奇瑞、介明鑫两名选手配合默契,面对复杂任务场景精准操控机器人完成路径规划、障碍规避、物资搬运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从设备调试到程序编写等,选手在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超强的应变能力,最终斩获金牌。在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国赛精选项目)赛项,王华磊选手凭借其掌握的工业相机校准、图像识别算法优化、系统故障排查等核心技术,得到评委一致认可,成功将金牌收入囊中。在机器人系统集成(世赛选拔项目)赛场,弯有道、王永康两名选手有条不紊地完成系统搭建与调试,最终夺得银牌。杨雪峰、张瑞琪、宋创业和郭凡四名选手分别在网站技术、平面设计技术、CAD机械设计、工业4.0赛项等赛项中跻身全国前列,荣获优胜奖。

image.png

更振奋人心的是,杨奇瑞、介明鑫等六名选手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有望代表中国出征在上海举办的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在赛事保障一线,学院派出的199名工作人员提前入驻赛场,参与场地搭建、设备调试、赛务协调等,以“零差错、高标准”的漯技担当,为大赛顺利举办贡献了漯河力量,赢得全国同行的尊重和认可。当选手的名字响彻颁奖现场、组委会为保障工作点赞时,赛场的掌声不仅是对选手优异表现的肯定,还是对漯河技能教育发展成果的赞誉。漯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向学院表示祝贺。

9月24日,学院校园内旌旗招展、欢声雷动。学院领导班子与师生代表齐聚,以隆重的仪式迎接载誉团队,各级媒体全程报道。当参赛选手手捧奖牌步入校园,欢呼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崇尚技能、学习榜样”的热潮再度席卷校园,让漯技荣光在中原大地愈发耀眼。


以赛促建

竞技赋能“三维”提升,学院发展再添动能


“参加技能竞赛不是为了一时的荣誉,而是要以竞赛为抓手,推动学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市人社局党组成员、漯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马占欣的这番话,道出了学院参加技能竞赛的深层意义。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双线告捷如同一场“大考”,既全面检验了学院竞技实力,又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image.png

人才培养维度,竞赛推动学生技能与素养实现质的飞跃。为备战本届大赛,学院从2023年便启动选手选拔工作,通过理论测试、实操考核、心理评估等多轮筛选,从各专业挑选出一批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佳的选手组建集训队。集训期间,各位选手每日训练超过10个小时,不仅要熟练掌握与赛项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模拟演练——为优化机器人程序调试至深夜,为提高视觉系统精度逐行排查代码,在高强度训练中打磨硬实力。正如自主移动机器人赛项金牌获得者杨奇瑞所言:“集训与竞赛让我对专业的理解更深刻了。比赛中应对设备故障的冷静,正是我们无数次模拟演练的成果。”如今,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出色的技能得到了专家团队的认可;而入选国家集训队的选手更是成了技能人才中的“香饽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image.png


专业建设维度,竞赛推动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学院紧扣大赛要求,结合漯河“1+8+N”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对智能制造、电气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群课程进行升级优化。例如,针对自主移动机器人、工业视觉系统运维等赛项,增设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视觉应用技术等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竞赛标准、产业需求无缝衔接。目前,学院已建成智能制造、电气工程、汽车工程、电子商务和现代服务五大品牌专业群,开设高级工专业31个、预备技师专业12个,其中网站开发与设计项目成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CAD 机械设计、平面设计技术等5个项目获评河南省集训基地。这些专业不仅成了学院参与技能竞赛的主力军,还成为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技能人才的主阵地。

师资队伍建设维度,竞赛锻造出一支高水平王牌教练团队。为保障训练质量,学院组建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往届世赛金牌选手组成的教练团队。他们不仅熟悉大赛规则与技术标准,还会根据参赛选手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针对实操慢的选手设计“限时实操训练”,针对心理素质弱的选手开展“抗干扰训练”。备战期间,教练与选手同吃同住,一起攻克技术难题,共同打磨操作细节。正如自主移动机器人赛项教练侯坤鹏所说:“通过指导竞赛,我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侯坤鹏曾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获得者,留校任教后已成为学院技能竞赛指导的骨干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学院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的教学与竞赛水平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这正是师资成长的生动例证。截至目前,学院已培养出2名全国技术能手、6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4名河南省技术能手,以师资强基为学院发展蓄力。


竞赛价值

赛场检验职教成果,技能架起产教桥梁


“为何要参加技能竞赛?因为它是检验职业教育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连接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漯河技师学院院长冯凯的话,深刻揭示了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以赛场为检验场,以技能为连接线,让职教成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从行业发展需求看,随着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技能竞赛所设置的赛项大多紧密围绕当前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与核心技术,如自主移动机器人、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工业4.0等。这些赛项的技术标准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高度契合。以工业4.0赛项为例,该赛项模拟了智能工厂的生产流程,要求选手掌握自动化设备操作、数据采集分析、生产过程优化等技能。而这些技能正是当前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急需的核心能力。通过参加竞赛,学生能够提前掌握行业前沿技术,熟悉企业生产流程,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正如某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所说:“我们特别愿意录用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学生。他们上手快、能力强,能很快为企业创造价值。”

image.png


从职教成果检验看,技能竞赛是展示办学成果、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窗口。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期间,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院选手的参赛事迹与保障工作,学院的办学特色与教学成果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这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还为学院吸引了更多优质的生源与校企合作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和中专毕业生选择报考漯河技师学院,2024年学院新生报到率较往年提高了15%;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寻求与学院开展合作,目前深度合作企业达40多家,涉及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订单培养不断扩展,区域合作持续深化,多元合作越来越紧密,学院的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实现了良性循环。

从学生个人成长看,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技能水平,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抗压应变等综合素质。在自主移动机器人赛项中,选手杨奇瑞、介明鑫需要分工协作,无数次的磨合后才能完成机器人组装、程序编写、任务执行等工作;选手弯有道、王永康在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中,曾因设备故障一度陷入困境,但他们迅速调整心态,凭借扎实的功底排查出问题,最终扭转战局——这些经历,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许多参赛选手表示,通过参加竞赛,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增强,职业规划更加清晰,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正如平面设计技术赛项优胜奖获得者张瑞琪所说:“虽然这次没有拿到金牌,但在备赛和参赛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


成功密码

坚守办学初心使命,深耕产教融合沃土


这次大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并非偶然,而是学院长期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马占欣在欢迎仪式上所说:“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是选手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是学院多年办学理念的沉淀与实践。”

在办学方向方面,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的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秉持“德育为先、技能为本,知行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厚德精技、勤学笃行”为校训,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展“技能报国”主题班会、“大国工匠进校园”讲座、红色教育实践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在备战本届大赛期间,学院还组织选手进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让选手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坚定“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正是在这种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既懂技能又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为参赛选手在赛场上展现良好风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院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实施学习与工作一体、学校与工厂一体、教室与车间一体、老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徒弟一体的“五位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引进国际先进的ISO21001教育组织管理体系,覆盖学院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关键环节,以标准化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提升办学治校水平,确保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同时,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将企业的生产工艺、先进技术、管理制度等引入教学过程。积极推进引企入校,将企业的机器人生产线“搬”进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参与真实的生产任务,实现了“学习即工作”。截至目前,学院专业课改覆盖率达 80%,完成一体化课改校本教材98本,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单招录取率与对口升学率连续多年均居全省第一,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在激活动能方面,学院紧紧围绕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积极与本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了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对接。学院与双汇、银鸽等企业签订协议,通过办冠名班、建培训基地等形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每年输送人才近2000名;与卫龙食品、南街村集团等32家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年均培训超1万人,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在平台建设方面,学院积极建设产业学院与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电商产业学院引入多家企业入驻,21个直播间日均营业额超10万元,既为学生提供了实战平台,又为漯河食品行业培养了直播人才;在漯河固高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智慧焊接基地等实训基地,学生接触了行业先进设备与技术,增强了实操能力。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不断深耕,让学生“接地气、懂产业、会技能”,在竞赛中从容应对相关赛项,同时也让学院实现了办学规模与质量的良性循环。

此外,学院还构建了“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竞赛选拔机制,每年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吸引全院学生参与,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成立了河南省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开展世赛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用世赛标准引领教学改革,为参赛选手提供了科学的训练体系与技术支持。


成果转化

技能反哺地方产业,漯技助力高质量发展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落幕不是荣誉的终点,而是学院以竞赛成果反哺地方、赋能产业的新起点。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江涛指出:“漯河技师学院在国赛的每一项成绩,都应成为推动漯河产业升级的宝贵资源;赛场上锤炼的每一项技能,都要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动能。”学院将聚焦竞赛成果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竞赛价值从“赛场竞技”延伸至“产业实践”,为漯河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技术动能”。

以人才为纽带,筑牢产业支撑。学院立足漯河“1+8+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搭建“定向输送+专项服务”双轨机制。一方面,配合市人社局梳理重点企业岗位缺口,结合参赛选手的专业特长与竞技优势建立专项人才库,通过“定向推荐”“校企双选”等方式,引导竞赛人才向漯河本地急需技能支撑的产业领域流动,让经过大赛锤炼的技能尖兵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一线;另一方面,组建以获奖选手、教练团队为核心的“技能服务团”,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短期技术难题、应急技能需求,提供灵活的技术支援与实操指导,帮助企业快速突破生产瓶颈,提升岗位技能水平。

以技术为核心,激活升级动能。依托河南省世赛推广中心,学院系统梳理竞赛过程中沉淀的技术经验、操作方法与创新思路,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应用的技术成果体系。联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搭建“竞赛技术转化平台”,将大赛中涉及的前沿技术、高效流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推动赛场技术逐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工艺改进方案、设备优化策略。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需求,推出轻量化、低成本技能服务,将竞赛中的核心技术拆解为易落地、见效快的“微改造”方案,助力更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竞赛技术成果的普惠性应用。

以标准为引领,规范行业发展。学院联合市人社局、行业组织及重点企业,共同探索制订符合漯河产业特色的地方技能标准。此前,学院已结合中科花鹿、康成网络等电商企业的运营需求,参考技能竞赛中关于电商运营、视觉设计的技术规范,协助企业完善了内部员工技能培训标准,提升了团队整体业务水平;在与天成智行合作过程中,也将竞赛中的相关要求融入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未来,学院将围绕本地优势产业的核心岗位需求,把竞赛中对技能精度、操作规范、质量要求的标准融入企业员工培训、技能评价体系,推动形成以赛促标、以标促产的良性循环,引导企业将竞赛中的高标准、严要求融入日常生产经营,助力行业整体技能水平与规范化发展能力提升。

学院将持续深化竞赛成果与地方产业的融合,不断完善人才输送、技术转化、标准共建的长效机制,既致力培养“能在赛场上夺冠的技能人才”,更着力培育“能为产业发展赋能的实用人才”;既注重积累“能在赛场出彩的技术经验”,更专注转化“能助企业增效的实践方案”。学院将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核心使命,让技能竞赛真正成为连接教育与产业、人才与市场的桥梁,为我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技工力量”。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俊霞

通讯员 张守稳 方 超

图 片 卢 颖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