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街计划”:让居民从“盼清洁”转变到“共守护”

“以前出门怕踩坑、回家绕着杂物走,现在楼道敞亮了、小巷干净了,连邻居们碰面都爱聊怎么把环境维护好。”11月12日,源汇区老街街道滨西社区田阿姨的感慨,道出了这个混合型社区的变化。
该社区多名居民曾向社居委反映卫生差、雨污管网堵塞等问题。10月28日,该社区党委推出“焕街计划”,以民心为导向,让居民从“盼清洁”的旁观者变为“共守护”的主力军,书写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治理始于民心所向。社区摒弃“自上而下”的整治模式,搭建“1+4+N”协商议事平台,融合“官方力量”与“民间声音”。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及6场议事会,倾听居民对绿化带脏乱、楼道杂物堆积、雨天积水等问题的吐槽,将个人意见凝聚为“先清杂物、再修设施、最后定规矩”的共识,找准治理靶心,让居民感受到被重视,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
合力攻坚促成自觉转变。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队和居民突击队,以暖心服务消除居民顾虑。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对抵触住户开展“共情式沟通”。党员带头清理,带动居民参与,原本计划15天的集中整治10天便完成,42处卫生死角被清理,18车杂物全部清走,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长效机制守住整治成果。为避免环境整治“一阵风”,社区建立三项“硬制度”:党员、网格员、居民代表组成巡查队每日巡查,做到“发现即处理”;垃圾清运“每日定点、不隔夜”;每月评选“清洁家庭”,营造“比干净、比文明”的新风尚。同时,推行“公益合伙人”制度,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让环境整洁常态化。
如今,滨西社区环境整洁度好评率达95%,邻里关系愈发和睦,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受益者”变为“共建者”。
“焕街计划”的成功,核心在于读懂民心——以居民“急难愁盼”为出发点,以“参与感”为关键点,以“满意度”为落脚点。这一实践证明,基层治理不需要巨额投入,只要扎根群众、凝聚合力,用民主协商听民意、精准服务解民忧、长效机制固成果,就能让社区焕发持久活力,让居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幸福感与归属感。
通讯员 赵 敏
校对 李 鑫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